貿易戰爆發至今,中美雙方都似是寸步不讓。美國曾與中方簽署聯合聲明,中方亦多次說過願意讓步,但畢竟雙方分歧太大,涉及兩國的長遠核心利益,一直僵持不下,似乎已進入了「死胡同」。可是,中美兩國實力雄厚,人才濟濟,亦深明貿易戰打下去,肯定會兩敗俱傷,最終只會一起墜進「修昔底德陷阱」,教歐盟和俄國等漁人得利。
筆者相信,兩國總會有辦法鬥而不破。純以貿易戰的角度看,前景審慎樂觀,甚至和談在望。
美國會打貿易持久戰嗎?
貿易戰是美國策動的全球性戰略計劃,絕不是特朗普一人說了算的行動,並不只針對中國,還有墨西哥、加拿大、歐盟和日本等等,幾乎所有貿易夥伴都遭殃。其目的,不過是重新確立對己有利的貿易條款及規矩,重建國內部份的製造業和打擊冒起的競爭對手,已確保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美國以此對付墨西哥及加拿大,可為得心應手,已先贏一仗,如今對着歐盟及中國,卻依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特朗普策動貿易戰之初,世界各國都不相信美國的決心。及後,美國擺出這種強硬態度,好幾個月仍不妥協,才使各國認真對待起來。其客觀效果,是震懾對手,讓弱者作出大幅度的讓步。
可是,面對實力較頑強的對手,貿易戰最終只會變成是兩敗傷的持久戰。當中國表明無法讓步,並作出清晰的反擊之時,美國要考慮的,就是值不值得跟中國打這一場持久戰。
貿易持久戰的結果會是什麼?
坊間有不少評論認為,美國必定可打贏中國,甚至還列出美國在資源及科技上的優勢,如何讓中國在短時間內,科技倒退二十年等等。可是,大家試想清楚,其實世界製造業及全球貿易,早已是一環扣一環,中國擁有相對完備的生產鏈,而且自去年起,其貿易量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筆者並不是說中國必贏。而是,就算美國真的必勝,也要付出很沉重的代價。貿易戰損人而害己,是否值得?
自中國表明反抗及擺出作好準備打持久戰的一刻起,美國輿論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有科技巨頭站出來反對貿易戰,美國國內亦越來越多人攻擊特朗普的政策,即連特朗普本人對貿易戰的態度,亦開始左搖右擺。有人認為,中方的氣勢越來越弱,其實是中國厚積薄發,其策略湊效,才能「無聲勝有聲」。否則,如中國政府沒有信心,又怎會在對外抗美的同時,還騰出手來,整頓國內的房地產業、高科技產業、藥業及教育板塊?
美方使出的招式,就是「徵稅」,再搞了一大堆晃子;例如是「中美關係法」、「南海問題」和「航行自由」等等。期間,亦有整治中興,及研究如何遏止中國的5G發展,並表明要針對華為等等。可是,中方的徵稅規模似乎較少,但卻已逐步開拓新市場及尋找新供應商,乾脆不與美國做生意!當中方的核心資源選擇性的不輸進美國,並刻意不向美國買貨之際,就正正是「去美國貨」的第一步。例如,石油和大豆都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那麼,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呢?這正正是「去美元化」的序幕!
一直以來,美國有計劃的輸出大豆,並在近年大幅增加石油出口,其實都有保護美元之效。美國首先是以槍炮對着中東,逼令中東產油國的石油貿易,以美元交易及結算。接着,就是美國自己也要輸出一定份額的大宗商品,逼使全世界以美元作為結算工具,才可進一步強化美元的地位。如果中方決心打持久戰,拒絕與美國交易,則最終結果,必然會加速「去美元化」的步伐。
美國有很多手段,何必只用貿易戰?
美國與貿易量排第一的中國打貿易戰,就算能勝,也是兩敗俱傷、「損人害己」的玩意,實在沒有必要。反之,美國百餘年來經略世界,尚有很多「損人利己」的手段,例如是金融戰、貨幣戰、影子戰及顏色革命等等,又何必只用一招貿易戰?
美國以貿易戰威脅中國,用意不過是要拿到最大的好處,逼令中國開放各行各業。中國一直都表示願意向美方購買更多大宗商品和高科技產品,亦答應可有限度的開放市場,以常理計,美國何不先假裝答允,拿了好處再算?就算要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仍可以獨立行事,逐個擊破,打擊5G或華為等的計劃仍可繼續,實沒有必要以大打貿易戰的方式去封鎖中國的高科技產業。
此外,只要使中國政府在金融產業作出一定的讓步,那管只是很微小的開放,已可讓美國的金融業大賺。美方更可伺機打開中國金融業的缺口,為將來的金融戰及貨幣戰埋下伏筆。還有,美國亦可把中方拉進地區戰爭裡,伏下一些使中國政府非參與不可的戰役,與中方大玩「影子戰」。
以上種種,都是美國「損人利己」的手段,何須用「損人害己」的貿易戰?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人,醉心武俠小說創作,學研社成員;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和《天人》等小說。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