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品牌的香港角色 文:陳志豪

習近平主席去年在澳門會見李家超行政長官時說過,香港應該展現更大作為、實現更好發展,並強調國家對香港有很高的期待。合理地解讀,中央對香港的期待,不但是把自身發展好,還要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作出貢獻,為國家發展大局作貢獻。過去,由於香港的國安屏障及選舉制度未完善,香港始終陷於「亂」的泥沼,今時今日在國家的全力支持下,香港已實現「由亂轉治」的重大轉變,正邁進「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展現出新作為、新發展、新貢獻,可謂是應有之義。

中央港澳辦夏寶龍主任在春節假期結束後,隨即到前海及橫琴等地調研,廣東省省長、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王偉中全程參與,並會見了港澳兩地的主要財金官員,聽取他們對經濟工作的匯報,進行了深入交流,期望港澳兩地進一步加強粵港澳合作,更好融入大灣區建設發展之意,可謂是不言而喻。

筆者認為,香港應更積極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商業中心的獨特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品牌的建立,以及國際宣傳工作,作出更多獨特貢獻,吸引國際社會及投資者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更大關注和參與,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香港自疫後重新開關以來,無論是官方或民間也組織了大量的外訪團,推動大量的招商及民間外交工作,這方面粵港澳是否有空間攜手合作,拼船出海,組織「粵港澳大灣區」外訪團?作為國際的會議展覽中心,香港近年也組織舉辦了多個國際會議,未來是否也有空間舉辦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名義的國際會議及展覽會?香港有廣泛的國際聯繫,是否有條件組織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考察交流團」,組織安排更多國際投資者、工商界代表及傳媒機構前來粵港澳參觀考察?又或者因利成便,在香港舉辦國際會議或展覽後,香港再協助組織安排外國來賓到訪珠三角城市?

把「粵港澳大灣區」的品牌推向國際,加強國際社會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認識,香港最有優勢、最為擅長,主動擔當作為的話,亦必定收穫最大!

文:陳志豪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首席副主席、西貢區議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