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資源」,培養人才是國家發展的關鍵。Education International(EI)和澳洲高等教育工會(National Tertiary Education Union,NTEU)發表《全球高等教育經費》(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Across Globe)報告,揭示各國在高等教育及研究領域的資金投入情況,一窺全球高等教育發展。
報告指原本就非常重視高等教育的國家持續增加高等教育,其中以北歐和北美投入最多。重視高等教育的國家也大量投資研發,其中私人資金佔比於近四十年持續增長。EI主席Susan Hopgood倡議加大教育的公共開支,強調公帑是維持教育質素和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可見一個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興衰,還看其政府如何調控相關支出及相關政策。
透視澳洲高等教育預算
澳洲一直是「教育大國」,每年吸納的國際生冠絕東半球,大城市悉尼更肯定是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特區政府銳意建立香港為高等教育樞紐,理應研究澳洲如何運用公帑推動高等教育發展。
澳洲24/ 25年度的財政預算計劃未來五年撥款共11億澳元(約60億港元)改革高等教育體系,為十五年來規模最大。預算包括撥款3.5億澳元開辦「免費大學預備班」(FEE-FREE Uni Ready Courses),以期到2025年,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澳洲適齡學生擁有本科學歷。澳洲「火力全開」「生產」本科畢業生,除了顯示當局認為「大學學歷」非常重要,也能視作澳洲大學體系的「本地生」將持續增加,「國際化」隨時走回頭。
無獨有偶,澳洲對國際生(International Student)的簽證審批政策越來越嚴格,「拒簽率」創歷史新高。倘若澳洲高等教育體系的「國際生」人數尖峰回落,香港務必把握機會,吸收這些澳洲無法消化或拒絕消化的龐大國際生需求。與此同時,全球化持續發展,澳洲「量產」本科生勢必令就業市場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更高,可預期未來對「碩士」課程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高等教育的資金競賽
要「錄取更多國際生」和「滿足持續上升的碩士課程需求」,本港大學必須加強宣傳,優待教研人才和維持良好教學質素,穩健的財政基礎至關重要。香港多間大學的資金主要依賴政府撥款和學生學費,然而環球經濟不明朗,特區政府陷赤字陰霾,大學「開源」比以往更加緊急。
特區政府可考慮設立專門基金,減少教育支出受經濟波動的影響,以便建立香港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長遠宏圖得以穩步落實。另一方面,設立妥善制度,引入商界投資辦學及科研,亦值得特區政府探索。公帑用在維持教育質素及促進教育公平,私人資金推動產學研結合,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產生經濟效益。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要推動高等教育「產業化」,就要不懈前進,不妨以「企業思維」發展。
文:鄧家豪
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兼副主席、深圳市寶安區人力資源局大灣區職場導師、香港特别行政區屯門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委員、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兼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董事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理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