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經濟慎防助長業界伸手要 文:戴子魚

特首李家超率領司局長官員落區,就十月發表的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舉行地區諮詢會,與市民交流,聽取對下年度政府施政的意見,特首在會上聲言,香港現在大致平穩,是「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最好時機,又預期明年經濟會比今年好,有信心度過經濟轉型過渡期的難關。

可以預見,現任特首第三份《施政報告》將以促進經濟發展為主調,其實,早在今年三月《基本法》23條完成立法,李家超已事先張揚,未來任期會繼續帶領香港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因為從這天起香港國家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讓香港可以無後顧之憂。

政治與經濟從來密不可分,政治動盪,經濟必定岌岌可危,香港五年前那場黑暴就是例子,但在情況瀕臨失控之際,國家及時介入穩住局面,香港雖亂,背後仍然有一個政治長期穩定的祖國作後盾,在進一步補白國安立法之後,香港終於導回政治穩定、發展經濟正軌。

回看現任特首過去兩年任期的施政舉措,主要構建由止暴制亂到由治及興的架構,其一是先安內,借助《港區國安法》全力敉平黑暴亂港勢力,排除內部不穩定因素,完成憲制責任23條立法,不單單是向中央交出拖延了26年的「功課」,也讓執法部門擁有足夠手段應對仍然潛藏在港,裏通外部勢力的頑固力量。

其二刞是理順上屆管治班子留下的三座施政大山,避免誤闖雷區自我引爆民怨,首座大山著力加快房屋供應,推出簡約公屋緩解最有住屋需要的基層長期輪候之苦,加上經濟下行巿民對私樓剛性需求減弱,樓價見頂回落,特區政府由壓抑樓巿轉為撤辣救巿,房屋問題獲得喘息空間;第二座大山是果斷擱置擾民政策,敢於逆長期霸佔道德高地的環保團體之意,把前朝籌劃近十年的垃圾徵費措施束諸高閣,贏得市民掌聲;第三座大山則是延遲爭議極大的長遠土地供應交椅洲人工島大規模填海計劃,由於涉及大量公帑投入,成本估算近六千億元,特區政府財赤高企,成為暫時挪開這座施政大山的下台階。

民調結果顯示,現屆管治班子努力經營兩年,重建黑暴及疫後推動香港向前發展的施政架構,總算初見成果,民調受訪者對特首李家超的個人評分,以及特區政府的滿意率均重回正值,並且創出近年新高。

要說市民對政府施政有什麼期望,其實就是四個字「安居樂業」。隨著現屆政府施政開局良好,築牢基礎,開始建立起「能做事」的大有為政府形象,也重新提高巿民對政府施政的期望。

必須𠄘認疫後香港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沒有迎來經濟報復式V型反彈,在內地經濟下行、地緣政治影響美西方外資流走,香港經濟運行進入深水區,融入大灣區、開展中東及東南亞市場不是一蹴而就,部分行業承受不同程度的苦楚,特首的良好意願拚經濟,說得確切一點已變成救經濟。

管治班子信心滿滿,難免雄心勃勃對拚經濟期望高大快上,多措並舉帶領香港走出低谷。不過,政府的角色,在帶領方向、拓展新領域、引資、刺激業界創新,維持市場秩序,而不是成為有形之手,以萬能政府姿態過度介入自由市場。香港始終係資本主義社會,以巿場經濟為本,當市場失能,受到外力惡意破壞,或是如新冠疫情黑天鵝驟然飛至,政府挺身而出捍衛市場秩序、救百業於水火責無旁貸,迷信不干預早已不合時宜,但過猶不及也是破壞市場自我調節機制。

三年疫情期間,特區政府動用儲備大量投入「保企業、保民生」,扶助業界渡過難關,當市場重回正軌,政府應進退有度,調節身處的市場位置,過度投入只會助長業界懶惰,放棄創新冒險精神,遇事伸手要,尋求政府雨露均霑食「阿公」,近年零售、旅遊及餐飲業已見到此種歪風,一味原地踏步,抱怨政府、抱怨旅客、抱怨市民北上消費,逐漸失去香港營商靈活多變,快速轉身應對市場的傳統特質,而且歪風有蔓延至其他領域的趨勢。倘若政府長期本著善意扶一把,公私混淆,不敢於對「躺平」的業界說不,懲勤獎懶,等於助長不思進取的歪風,把業界變成扶不起的阿斗,令香港成為一個失去競爭力吃大鑊飯的地方。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長遠而言,香港有國家這股東風之助,經濟轉型必可踏上新台階,迎來新榮景,正如特首早前在地區諮詢引述「誰賭香港長期輸的人,他都會先輸。」當前問題只是經過陣痛,特區政府適度推出措施紓緩轉型過渡期痛楚有其必要性,惟不可重蹈覆轍前朝政府應對新冠疫情救巿所犯下的嚴重錯誤,大水漫灌,保企業變成平均主義,部分毋須支援行業在公帑資助之下盈利更勝疫前。

現屆政府拚經濟,必須思慮周詳,能夠祭出合乎法度,精準投放,又可以鞭策業界創新自救的措施,才不負要把香港打造為「智慧」城市之名,說實在的,大有為政府與萬能政府只一線之差。

文:戴子魚

資深傳媒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