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雖然現任總統拜登的身體健康最近備受質疑,但一日未決定進退,都要為競選做好準備。據說拜登政府計劃向汽車製造商及汽車工會讓步,同意放慢過渡至電動車的計劃,給予汽車製造商更多時間。拜登這樣做明顯是要收買汽車工會的支持,希望在這個傳統上共和黨的票倉搶得一些選票,但這樣做不僅違背民主黨支持減排的理念,更可能會將全球的新能源車市場拱手讓給中國,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記得拜登和特朗普四年前競選總統時,對環保減排的支持就是一個角力點。傳統上,民主黨比較傾向支持減排。特朗普在2020年主動退出旨在減少碳排放量的聯合國《巴黎協定》,而拜登於2021年上台後重新加入該協定,並承諾到2050年美國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拜登的政策方針符合減緩溫室效應的國際主流意見,因此上任後美國的新能源汽車也獲得不少的發展。在產業發展層面上,拜登政府運用《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兩黨基礎建設法案》(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給半導體和電動車的周邊產業及消費者提供誘因,同時開放一定程度的產業鏈外包給友好國家,使盟國與美國在多邊或雙邊的基礎上能夠構建產業鏈,希望藉此與中國分庭抗禮。
去年春季,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提出了歷來最嚴格的廢氣排放限制,到2032年,汽車製造商銷售的新車和輕型貨車中,67%須為全電動車,較2023年的7.6%大幅提升。但這個目標卻對傳統汽車產業鏈構成很大壓力,會令較為年長的產業工人下崗,若加緊推動汽車行業電動化,肯定導致業界職位流失,不利於吸引汽車工人的支持。因此大選當前,拜登自然要對汽車產業工人釋出善意。
中國掌握新能源車主動權
但這樣做對美國而言,可能是拜登撿了芝麻,美國丟了西瓜。因為全球在新能源車產業鏈方面的競爭非常激烈,中國和歐洲成為推動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強勁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去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佔有率達31.6%。這個市場佔有率在統計去年1至11月時還只是30.8%,僅僅過了一個月就升了0.8%。就在執筆當日,中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宣佈其新的產品系列,部分入門級新能源車的售價跌破8萬元人民幣,實現了新能源車在補貼前的售價追平傳統燃油車。以現時的勢頭,中國新能源車的普及會比美國快,這從特斯拉過去一年在華銷量腹背受敵可見一斑。
從全球產業鏈分佈而言,誰掌握了市場、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主動權。現在中國在新能源車製造方面,既有最大的市場,也有近乎壟斷的原材料供應,將來世界各地新能源車產業鏈的發展,都會圍繞中國來佈局。加上中國藉此實現減排目標,也比美國贏得了環保上的道德高地。美國為了一場選舉而輸了戰略,值得嗎?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