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血始能根治「貧窮」  文:吳桐山

香港貧窮率9年新高,各媒體又開始大肆唱衰。講真,本人對於港媒這種盲目唱衰的做法嗤之以鼻,只是滿足某種無知膚淺的品味,令社會充滿負能量。稍有不同意見,動不動就政治謀殺。

貧窮率創新高當然不是好事,但香港這個貧窮線只是相對貧窮概念,以家庭月入中位數一半作分界,只要低於這個水平即屬貧窮人口。老實講,我覺得政府訂立這個相對貧窮線本身就沒甚麼意義,因為實質上反映的是社會貧富分化的現象,有多少人跑輸大圍環境而已,而不是反映有多少人處於絕對貧窮狀態。要鬧應該鬧政府這條線定得有問題。

但政府錯之後,政客、媒體就順水推舟一錯再錯,藉着貧窮率做文章,政客要求政府增加福利,媒體罵政府無能,果真是不理黑白、各取所需。

貧窮率創新高背後的深層次憂慮,是香港越來越多人被時代拋棄,被社會整體增長拋諸腦後。緣何?因為香港產業結構升級停滯不前,傳統的金融、地產支柱已經飽和,創新科技產業卻又沒有突破,如此一來,年輕人縱使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用武之地。整體上個餅無做大,原來分肥的那班人還是那班人,外面的人難以分食。未來幾年自動化、智能化鋪天蓋地而來,更多低技術工人被取代,貧窮率會更嚴重。講到底,舊經濟飽和、新經濟無行,越來越多人成為社會上的「廢人」。

搞福利可以嗎?短期可以緩和,但長遠就是毒藥。因為價值不會無緣無故產生,福利只不過是二次分配,要養的「廢人」越多,香港的核心產業背負的包袱就越重。但香港也是地球上的一員,大把其他地方等着搶食香港這碗飯,總有一日香港競爭力江河日下,失卻支柱。到時候降低貧窮率的結果,恐怕是大家一起捱窮。

香港名為自由經濟體,在勞動力市場上卻極不自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中國是一片大海,那麼香港只是一個小池塘,而且這個池塘的水要與大海溝通,阻力極大。政府口口聲聲說搞創新科技,但香港的人口結構,既老人家多,且受教育水平低。香港人口入面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遠比新加坡和內地一線城市為低,經濟結構和人口結構完全錯配,不要說發展創新科技,連使用創新科技的能力都欠奉。

要根治問題,必須重整天時地利人和。在內地改革開放前,大量勞動力人口湧入香港,香港成為製造業中心。到內地開放,香港搞高端服務業,做國際金融中心,但香港還有很多受教育水平較低的勞動力呢?那就要靠旅遊、餐飲等配套服務業消化。當下的時事是技術主導,要繼續笑傲江湖就要發展高技術含量的創新科技、人工智能,但香港技術人才不足,不吸納更多外來人才不足以發展,同時低技術勞動力在這個飽和市場已無用武之地,此所謂換血。這既是人的換血,也是產業結構的換血,兩者是一回事。不換血,香港能發展甚麼?

我知道,一提出換血,首先會被道德攻擊,難道要趕走「低端人口」?那絕不可能,只是現時社會環境不僅不鼓勵人才流動,更製造很多障礙。內地政策給予港澳人士平等待遇,就是為了促進「塘水」流入「大海」,反倒是香港一方不太積極,沒有在福利、教育等政策上鼓勵跨境人才流動。其次,換血可以被人貼政治標籤,認為是一個政治陰謀,目的是要「溝淡」香港人。唉,沒辦法,除了自怨自艾和政治攻擊,香港已經不剩下甚麼,這可以當飯吃?將香港的人力資源市場拆牆鬆綁,這究竟是作惡還是不再作惡,完全視乎大家戴的政治眼鏡。放下政治偏見,純粹從經濟角度思考如何走出一條路來,這遠比政治泥漿戰有意義得多。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穿梭港深兩地的資深傳媒人、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