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詐騙風暴:探索香港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的功效與應對策略 文:劉建誠

短訊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它可以讓我們與親友、客戶、服務提供者等保持聯繫,獲取各種資訊和服務。然而,短訊也成為了不法分子的詐騙工具,他們利用偽造或冒充的身份,向手機用戶發送含有虛假或誘導性的內容,試圖騙取他們的個人資料、金錢或其他利益。根據警方的統計,2023年香港共發生了1,234宗涉及短訊的詐騙案件,涉及金額高達2.34億港元。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創傷,也對社會的信任和安全造成了威脅。

為了打擊短訊詐騙,政府於2023年12月28日起推出了「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登記制),並率先在電訊業和銀行業實施,很高興近日通訊辦表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已開放予各行業加入。在登記制下,所有獲得官方認證的短訊發送者會使用以「#」號作為開頭的專屬名稱來發送短訊給本地流動服務用戶,例如「#CMHK」、「#HSBC」等。這樣,市民就可以輕鬆地從短訊發送人名稱的「#」號識別出該短訊是否來自於一個經過官方認證的發送人,從而提高警覺,避免上當受騙。

作為專業研究詐騙案例的法務會計師,本人認為,登記制是一個有效和必要的措施,它可以從源頭上阻止騙徒利用短訊進行詐騙,同時也可以提升市民的短訊安全意識和能力。我支持登記制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 登記制可以增加短訊發送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在登記制下,所有參與的公司或機構都必須向通訊辦進行登記,並獲得「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的身份。這些公司或機構會被賦予一個以「#」號開頭的特定「短訊發送人名稱」,並被記錄在通訊辦建立的專門登記冊中,以供公眾查詢。這樣,市民就可以通過查閱登記冊,核實短訊發送者的真實身份,並且可以向通訊辦舉報任何未經登記或冒用他人名稱的短訊發送者。這對於打擊騙徒的行為,提高短訊發送人的責任和信譽,都有積極的作用。

– 登記制可以減少市民對短訊的誤解和困擾。在登記制實施之前,市民常常會收到一些來自不明或不熟悉的短訊發送人的短訊,例如一些廣告、推銷、調查或通知等。這些短訊可能是合法或合理的,也可能是詐騙或騷擾的。市民往往難以分辨這些短訊的真偽和來源,有時甚至會錯過一些重要或有用的信息。在登記制下,市民可以根據短訊發送人名稱的「#」號,快速地判斷該短訊是否來自於一個已經登記和認證的發送人,從而可以更有信心和依據地處理這些短訊,避免不必要的困惑和麻煩。

– 登記制可以提高市民的短訊安全意識和能力。在登記制下,市民需要學習如何查看和核實短訊發送人名稱,並且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或回應任何未經認證的短訊發送人的短訊。這對於培養市民的短訊安全意識和能力,都是有益的。

市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提高自己的短訊安全水平:

– 查看收到短訊的發送人名稱,看看是否以「#」號開頭,如果是,則表示該短訊來自於一個已經登記和認證的發送人,如果不是,則表示該短訊的發送者身份並未經過認證,需要提高警覺。

– 查閱登記冊,核實短訊發送者名稱是否為已登記的「已獲認證發送人」,如果是,則表示該短訊來自於一個真實和可靠的發送人,如果不是,則表示該短訊可能是偽造或冒用的,需要小心處理。

–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向未經核實身份的短訊發送人透露你的個人信息、銀行賬戶或信用卡資料,也不應轉賬金錢或點開短訊中的超連結,以避免遭受損失。如果你對收到的短訊有任何疑問或懷疑,你應該向相關的公司或機構進行確認,或者向警方或通訊辦舉報。

本人相信「短訊發送人登記制」是一個有效和必要的措施,它可以從源頭上阻止騙徒利用短訊進行詐騙,同時也可以提升市民的短訊安全意識和能力。我十分支持通訊辦表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已開放予各行業加入,以進一步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打擊短訊詐騙。我希望更多的公司和機構能夠積極參與登記制,並且遵守相關的規定和指引,為市民提供安全和可靠的短訊服務。我也希望市民能夠主動學習和運用登記制的功能,並且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輕信或回應任何可疑的短訊,以保障自己的權益和安全。

文:劉建誠

註冊專業法務會計師
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夢智庫」精神健康事務總監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