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炭配額系列(3):香港趕得及掌握未來嗎? 文:陳思靜

國家的減排計劃已成竹在胸,現在的國際戰略目標京要有兩個:干擾美元從石油過渡到碳排放的進程、以及在將建立框架的碳排放市場爭取更大話語權。中美兩國在這市場各有優勢,美國擁有隨時都可以拿出來應用的技術儲備,而中國在達到水平的技術上擁有巨量的產能,某程度來說若果中美聯手,所謂G2(世界二極)原則上可在炭排放框架內實現,但觀乎美國近年歇斯底里式的打壓中國的民族復興,相信美國只希望繼續一家獨大,不會合理地分配市場份額,認清事實的中國都積極爭取在這個新世界市場取得領導位置。

美國為了釋出科技儲備應對中國的迎頭趕上,必須有限度把美元和石油解綁以減低對石油的依賴,因此「碳排放市場」、「綠色債券」、「綠色融資」將很大機會成為美元的新綁定國際性剛需商品,在新的綠色市場框架下中國終於趕上了尾班車,在新的綠色市場內憑實力爭取到一定的話語權。反觀香港的時間已然不多,我們必須盡快把環保、金融、科技三者結合成新產業,才能配合國家的大戰略爭取成為世界綠色金融的其中一個主要交易市場,這是香港繼續維持國家最重要對外城市的最後機會,錯過的話傳統金融產業絕不能撐起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就只能威尼斯化慢慢淪為二線城市。

盤點一下香港剩餘的財產,我們最大的籌碼就是擁有一個真的「國際金融市場」;人材儲備略有失衡但尚算充足;而且有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獨立司法和會計體系,這三者皆是成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必要條件。盡快處理好內部政治問題落實真正的「愛國者治港」,重新聚焦經濟發展再度進行大灣區的融合進程。在金融市場方面「股市、債市、期貨」三者缺一不可,而「債券業務」一向是香港金融的短版,不過國家看來對香港仍有一定期盼,早前首批國債選擇於香港公開發行可見苦心,對發展香港債券市場大有幫助,相信在熟練的金融從業員操作下,香港很快就能把這短版補完;而期貨市場方面香港雖然只有「股票期貨」,但多年來的實際操作已累積了充足的經驗,若有新商品進入市場,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搞得有聲有色。

國家在對香港對接的硬件建設上從沒有停止過,新關口的落成、皇崗關口以及深圳灣口岸的擴建、港珠澳大橋以及港車北上、元朗新田接駁前海的新鐵路等等,無一不顯示出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和關愛,由此筆者相信香港取得「綠色金融」這塊大餅的機會是頗高的。現階段香港最重要的工作是盡快收拾心情重拾狀態,把現存的金融人材改進為「金融科技」人材,盡快學習和了解國內和國際的特別是關於新能源、低碳工業等新科技,適應科技市場例如科技「獨角獸」的融資方式,專心把握國家「綠色金融科技」的新機遇。在短期內與深圳攜手合作,各自利用對方的長處競爭發展,「雙城模式」下盡可能虹吸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材,各自分別成為科技和金融為主粵港澳大灣區的「雙核心」。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