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賣地只是走回頭路 不可行 文:劉信

前全國政協常委何柱國最近接受媒體訪問,再次提到特區政府應該考慮停止賣地去救樓市。其實暫停賣地近日開始有坊間都有討論,何柱國不是第一個人提出,但筆者卻對此有反對意見。

停止賣地的邏輯十分容易理解,透過政府帶頭縮減土地供應,盡快為樓市去庫存。供應減少,假設需求不變的情況下,那麼根據簡單的需求定律,價格必然會上升。樓市回升的最直接影響,是為帶發展商及建築商緩解資金上的壓力,最近恒生銀行公布業績時,都有提及部分香港房地產企業要求延遲還款,由此可以想像地產業界現時面對的寒冬。

緩解財政壓力後,在供應下跌的情況下,麵粉價格亦會跟隨上升,地產商有更充裕的資金去投地,對政府財政收入而言也有利處。乍看之下,暫停賣地對香港是一石多鳥之政策,既能救香港商界,又能補助特區政府財政,甚至對持有物業的小市民都有一定好處。

但這些好處帶來的負面影響,又是香港繼續承擔得起嗎?

相同的背景,在沙士期間政府已經嘗試暫停過賣地,長時間的暫停賣地,結果直接導致樓市的大反彈,造就又一個樓市奇跡。雖說是奇跡,但仔細一看其實只是港府暫停賣地的結果,當然有其他例如內地資金湧港的因素,但毫無疑問暫停賣地是核心原因。

如果特區政府面對現時的陣痛,選擇去暫停賣地,結果或許是美好的。但香港回歸以來的財政問題,便會繼續成為另一個問題。這些問題,例如特區政府繼續高度依賴賣地收入,無法建立新的收入來源;又例如香港房地產價格回升,致使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人難以上車成為業主;甚或是香港經濟結構高度向地產業界傾斜等等。這些問題都是近年特區政府矢志去解除,要處理這些問題,香港在公共財政及經濟架構上必然會有陣痛,如何處理這些陣痛是下個問題。

但在此時此刻,重新走回頭路是一個好方法嗎?

現時香港的確處於嚴重赤字,但即使暫停賣地,對政府財政收入的幫助亦不會在短期顯現,甚或要到重新賣地才彰顯。既然無論如何都有三至五年的財政困難期,要重新走回頭路,不如認真想想方法,繼續搶人才、搶企業,真正把香港打造成區內的創科中心,吸引周邊各區的創科專才來港才是正道。

文:劉 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