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中讀了楊志剛先生的文章《香港很失敗,豈能不改革》,想起東漢末年許劭的「月旦評」。不同年代也有人用這名字作為評人評書評時事的標題,至今香港也有。港人敢評,多年為世界華人之最,且敢評政府,甚至中央。所謂月旦評,東漢時許劭和許靖兄弟,常在每月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所以稱「月旦評」。即如今日報章社論,不是月評,是日日評。
講起「敢評」,中國自古便有很多有文人氣節的史官或士大夫,因敢評而不得善終。所以說有氣節,是以正義之心敢評,而不是以私心或無知亂評。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文人在重重的政治壓力下,也能敢,或技巧地正論,就算不太敢,也敢隱喻於文章之中。可能是這樣令文章多了很多隱伏之筆,成了中國文學的特色,也讓後世學子懂得點待人接物之道。正如三國時曹操也希望得月旦評的評價,當時孟德權傾朝野,何許人也。若許氏兄弟評得不合意,隨時有性命之憂,然許劭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讓丞相一笑接受。就算是現代,太平開明自由世代,又有幾多人敢評主席、特首?不能不佩服許劭之才智。
說到言論自由,香港這個得到國家允許「一國兩制」的地方,受到國法的保障,我覺得言論、人身、財產三種自由,最是可貴。但唯有言論得要小心謹慎,這個「小心謹慎」不是怕,而是要按不違法和不毁謗為原則。還記得阮令玉的遺言「人言可畏」,言語文章,也能成為殺人刀劍。所以對於月旦評,雖然有人說成是「月旦春秋」,能褒貶人事,打不平。但也有人認為是「謗訕」,甚至是造假栽贓嫁禍。看二零一九年黑暴時某些報章的評論,便可知生安白造批鬥的禍害。
楊校長這篇文章,可說是敢評中的典範了。說得中肯,講得有理,確不容易,然而在鐘擺之極作正論,更是難得。落筆到此,又想起李白的那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講來說去,香港寶貴的言論自由,仍是要各位文人論者篤實踐行,以正義責人論事,不失中國文人氣節。
文 : 陳祖光
同仁基金會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