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五波疫情以來,香港市民每晚都關心哪一區又有大廈被圍封並被納入強制檢測,是否屬於自己居住、工作或生活圈附近的範圍,翌晨又會金睛火眼望着電視機,看看前一晚被圍封大廈是否出現確診或疑似確個案,強制檢測後,部分結果是「零確診」,其實這是否又只是文字遊戲呢?
「零確診」的背後,原來個別被圍攻大廈還包括數十戶未能聯絡,或沒有人應門,究竟,當局將怎樣跟進強制檢測大廈的數十戶?當中又是否有漏網之魚?首先,我們必須釐清,部分單位可能真的是沒有人居住,或住戶因不同原因在境外,又或住戶正在通宵值班;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家庭較早睡覺,又或個別獨居長者可能弱聽,未能洞察所住大廈已被納入強制檢測。當然,如果是公屋住宅大廈,則政府也相對容易掌握住戶名單和進行追縱,而如果大廈屬較多劏房單位,而住戶本身又不是選民,也沒有登記水錶、電錶或使用政府公共服務,則會大大增加追蹤無人應用住戶的難度。
政府若把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於指定期間曾身處有關指明地方的人士,接受新冠病毒檢測,該等曾身處指明地方的人士,如未有遵從檢測公告即屬犯罪,可處定額罰款5,000元,並會收到強制檢測令,要求該人士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不遵從強制檢測令即屬犯罪,並可處第四級罰款(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
當然,筆者認為,如果未有配合「禁足令」,那麼強制檢測的效果則不會太理想,例如,以葵涌邨逸葵樓和映葵樓為例,未有法例配合下,上周四晚上政府還可以容許逸葵樓居民自由出入或攜帶行李到外面暫住,試問隱形傳播鏈又怎能夠斷尾?另外,允許懷疑密切接觸者在指定時間自行到檢測中心進行強制檢測,卻未有限制他們活動範圍,仿如默許他們繼續在社區內四處走動,不排除他們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延續傳播鏈,把病毒散播;又或密切接觸者雖然已進行強制檢測,但仍然在等待檢測報告的十數小時內,仍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因工作或社交與多人接觸,則將為社會公共衛生埋下計時炸彈。
即使執法人員在未有應門的住戶閘外,貼上封條或公告,其實,相關未能聯絡的住戶數目眾多,政府是否有足夠人手執法又是另一挑戰。如果保守估計,一個四人家庭,每天上班、上學途中,將接觸無數的其他市民,一旦成為隱形傳播鏈,其威力將是以幾何級倍升。
香港特區政府應該亡羊補牢,果斷堵塞漏洞,並要全面執行,叫停酌情做法或特權人士的豁免,不要再在東窗事發後,才後知後覺採取措施,如果不是疫情一波又一波的爆發,市民根本是不會知道政策措施千瘡百孔,更不知道原來是有一批特權人士。防疫抗疫工作必須做到滴水不漏,才能讓市民的生活遠離惶恐。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