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滅其法先滅其官 文:戴子魚

兩名終審法院英籍非常任法官法官突然辭任,事件持續發酵,至今已演成香港法治金漆招牌保衞戰,主攻者正是兩年多前曾經捍衞香港法治、呼籲英國政府不要破壞香港司法制度的辭任法官之一岑耀信。

對於打倒昨日之我,岑耀信當然早有解套說法,他先在英國報章撰文,形容香港已「慢慢變得極權,法治嚴重受損」,之後再接受英國官媒BBC專訪加多腳,聲言上月香港高院判決35+顛覆政權案的結果,就是令他辭任的「最後一根稻草」?

事態焦點集中在岑耀信與特區政府、港澳辦和外交部之間的輿論攻防,值得留意的是另一名同時辭任英籍法官郝廉思取態,在宣布辭任之後,他僅透過辦公室人員發表自相矛盾的說詞,據媒體引述,郝廉思聲言辭任原因是基於香港的政治狀況,但他仍然對終審法院及其成員的完全獨立性充滿信心,之後便置身事外,不發一言,郝廉思的表述方式,跟岑耀信火力全開攻擊香港法治不保大相逕庭,可謂一個錢幣的兩面。

顯而易見,郝廉思的說法有點語焉不詳,並沒有詮釋所謂香港的政治狀况意指什麼,變成一個讓外界各取所需的中性表述,卻又對香港終院的獨立性留下信任但書,作為英國高院大法官,堪稱法界翹楚,慎思明辨是基本要求,為何會作出這種邏輯不通的辭任聲明?莫非在草擬內容時像美國總統拜登突然「定格」症候群發作?抑或有意為之,透過這種閃縮言詞帶出身不由己弦外之音,原因你明的?

赤膊上陣的岑耀信毫無疑問是郝廉思的對照組,兩人同時辭任,岑耀信並未像其同僚即時交代原因,僅透露會在「適當時」發表聲明,等待事態發展,看清楚特區政府以至中方的反應,始在英國報章撰文以及電台專訪大肆唱衰香港司法制度及法官,但他並未有提出任何香港司法獨立已經受損的證據,而是以「他認為」的方式作出指控,其口脗與論點,本質上與英國反華政客及亂港組織長期攻擊所謂香港「司法已死」的文宣如出一轍,分別只在於岑耀信透過法律語言包裝這種「他認為」的指控。

岑耀信的言論特別提及香港國安法官正在面對被美國威脅制裁的壓力,處境艱困,他真的這麼好心嗎?實際上,重提美國懸在國安法官頭上的那把劍,客觀效果尤如作家奧威爾反烏托邦小說《1984》筆下所寫的「老大哥在看著你」,這種轉述方式等於二次恫嚇,替美國助攻,加大國安法官的寒蟬效應。

所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岑耀信的言論對香港法治確實有一定殺傷力,他的英國高院大法官背景,加上香港長期出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身份,持續參與終院案件裁決,成為熟悉香港司法運作的過來人,突然在35+顛覆政權案裁決後宣布辭任,大大加持他指控香港法治崩壞的權威感,這個震撼彈對司法制度造成的傷害,恐怕特區政府需要進行大量形象工程才能補救。

表面看來,35+顛覆政權案是今次兩名終院英籍非常任法官辭任的觸發點,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檢視一下西方陣營反華政治大氣候,如果仍然抱持法律歸法律、政治歸政治,相信只有活在平𧗾時空才會同意這種說法,循此路進,難免令人質疑岑耀信這個英籍大法官突然表現勇猛,一反司法人員向來低調的作風,真的只是出於個人的「肺腑之言」,還是配合英國反華陣營唱衰劇本,演出一場「吹哨人」上身針對香港法治的認知作戰。

在35+顛覆政權案審結到兩個英籍法官辭任之前,其實早已埋下了伏線,或許應該說是特區政府大力推動的香港形象工程,給了英國保守黨政府一個炒作香港法治不保,令中國政府難堪的可乘之機。時間軸回到去年初疫後,特區政府主動出擊向國際宣傳香港回來了,財金官員接連外訪推銷香港,還去了倫敦,除了大談香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迎來新機遇,也再三強調香港擁有良好法治、司法獨立的傳統優勢,建基於普通法系的香港司法制度,可與英美澳紐的西方法律體系無縫接軌,結果卻是香港最引以為傲的法治堡壘,竟然被內部攻擊,九七年以來透過引入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增強香港司法制度獨立性的安排,反過來成為一把雙刃劍,導致香港法治形象受損,也中斷了終院其中一個聘用海外非常任法官的來源,香港向國際社會推銷的強項,一夜之間被扭曲成軟肋。

英國保守黨政府反華針對香港早已變成國策,兩年前現任首相辛偉誠上台,宣布中英黃金時代終結,中英關係走向下坡路,作為美國的最忠實盟友、最忠心的一條門口狗,當然要配合主人的反華劇本進退,主人不方便出手,就是門口狗使命必達之時,現階段中美關係既競爭又合作,美國老大仍然有求於中國,有些事不能去到盡,對35+顛覆政權案只能虛應故事,聲言考慮禁發簽證予港官便了事,避免過度刺激中方,大佬唱白臉,門口狗當然唱黑臉,之前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人員捲入英國國安案,到今次終院事件,針對香港的招數接踵而來,時間點真的如此巧合嗎?保守黨政府面對七月大選選情告急,不排除再針對中港製造更多事端。挑起選民反華情緒爭取選票。

美英歐陣營要搞垮香港令中方城門失火、達到反華戰略效果,現在針對35+顛覆政權案判決岀招只是前菜,下半年審結黎智英案才是戲肉,加上美國大選效應,民主黨與共和黨候選人拜登和特朗普鬥打反華牌,香港將被推上風口浪尖。

文:戴子魚

資深傳媒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