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政道比政制更重要 文:黃頴灝

中國有其獨特的災難歷史- 由半殖民地至被侵略的時期裡,在推翻帝國主義後又曾經嘗試用不同的政體來救國。清末維新的梁啟超原本是早年想把政體思維引入中國的思想家,但他最終都換變為以政道為先的思維。他在美國考察八個月後便對”世界共和政體之祖國”大失所望,曾在其遊記說「 自由雲,立憲雲,共和雲,如冬之葛,如夏之裘,美非不美,其如于我不適何!」梁啟超則認為美國的政治體制是不適合中國,梁越來越重視政體以外的因素。辛亥前後,他開始強調政法好壞不能光看政體,更重要的是道德。在新中國的成立之前,當時的國民黨並沒有完全回應人民的需求,以致民不聊生,通貨膨脹。在國共內戰人民選擇了新中國,新中國就是在經歷被半殖民蹂躪及被入侵過程後而產生。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也談過政體的問題,他把其理想政體稱為”民主集中制”。毛澤東提到”民主”並不是一種政體或政制,而是一種政道。”民主”的本來意思是人民當家作主。從政體的角度看,民主與否是看政府有沒有代表性( representativeness)。但從政道的角度看,民主與否是看政府能有多大程度回應人民的需求( responsiveness)。

梁啟超
梁啟超

剛過去的2022年則是國際多事的一年,由俄烏戰事到全球高通脹,環球央行加息壓抑通賬,但加息是雙刃劍,雖能壓抑通賬但同時打擊經濟,通貨膨脹則會令社會不穩,新的2023都將會是國際事非之年,尤其在嚴重貧富懸殊的歐美,英國已經有不同行業因為薪酬跟不上通賬而罷工,高昂的電費下,基層更要在食物和取暖之間作出決擇,雖然也經歷選舉政治的新當選政府改革,但似乎也解決不了這些民生問題,尤其以英國前首相卓慧詩為例,在任幾十天便因為民意反彈而退下來,但她只不過是兌現自己競選時承諾的措施,這多少顯示民主的選舉政治未必一定即時解決或回應到社會困難。

歐美多年來美好時光的過度消費及寛松的貨幣政策已造成嚴重的經濟問題,當前要務是政府實行經濟緊縮政策以控制通賬及解決財富不均問題,更要實行財富再分配的稅務政策以幫助基層脫貧,但在以人氣支持的民主政制下,政治現實是沒可能實施這些不得民心的政策,提出這些方法的人也不可能當選,能當選的則會是為討好選民的政客,淪為民粹政治選舉。因此要解決社會重大問題要需要良好的以民為主政道,而且要有強而有力的政府,去執行一些短期可能不受歡迎但有長遠公共利益的措施,這些都有決心的政治家或高效的政府去服務市民,帶領社會由治及興,這就是理想的政道治理。

文:黃頴灝

民主思路理事 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