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已沒有存在價值,解散是必然的結局 文:文武

民主黨將於今日(20日)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解散的問題。民主黨的解散雖然早在預料之中,但這次他們毫無徵兆之下,突然把解散提上議程,也令人感到疑惑,引起許多猜測。

社會上有兩種看法,一種是看法是認為事件與所謂「中間人」或「傳話人」要求民主黨解散有關,另一種看法則認為,這與美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精減政府架構有關,而且,從特朗普對待澤連斯基的態度,許多人也能看到淪為棄子的悽凉,早作打算也算是一種明智之舉。

民主黨的解散,可以說既在預料之中,也在預料之外。之所以說在預料之中,是因為民主黨自從由羅健熙出任主席之後,一直缺乏方向,羅健熙自己也一直擺出一幅身為主席不能有個人意見的姿態,根本缺乏政治領袖的基本素質,民主黨在他的領導之下,只能走向消亡。

羅健熙身為民主黨主席,最大的問題在於未能看清形勢,帶領民主黨作出正確的選擇。民主黨曾經是香港最大的泛民政團,以支持香港回歸,支持一國兩制為基本信念,並堅持「和理非」的路線。但在激進勢力冒起,「港獨」和黑暴勢力亂港期間,民主黨偏離基本信念,被激進派、黑暴勢力牽着鼻子走,黨內多位核心成員因參與動亂,觸犯法律而入獄,亦有成員逃亡海外,繼續在海外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而被通緝。

羅健熙就是在民主黨深陷危機之時,被選上主席之位。但他對民主黨的發展路向,沒有個人主見,尤其是對香港由亂入治之後新的政治形勢,新的政治生態缺乏正確的認知和判斷,讓民主黨進一步走向絕路。

羅健熙對於民主黨是否參與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選舉,立場搖擺,他設置多重障礙阻止黨員參與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但在2023年的區議會選舉中,又聲稱支持六名黨員參選。羅健熙既希望民主黨仍然可以參選、參政,卻又拒絕作出改變,沒有引領民主黨達至參選、參政最基本要求,成為合資格的「愛國者」。不僅如此,人們所看到的民主黨,仍然偏執於錯誤的認知和觀念,在錯誤的路向上越走越遠,因而民主黨的解散,早在人們預料之中,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民主黨近日突然把解散提上議事日程,又出乎人們的預料之外,這是因為民主黨去年底剛完成中委換屆選舉,羅健熙繼續出任黨主席,而且,民主黨討論解散的消息流出社會之前,該黨仍然就一些公共議題提出意見,保持一定的公眾曝光度,包括正在約見財政司的官員,表達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

而且,雖然民主黨在失去立法會和區議會的所有議席之後,財政和資源陷入困境,但也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民主黨剩餘的資產,仍然可以支持他們運作一段時期。

因此,民主黨突然傳出要解散,的確令人感到疑惑。而羅健熙在面對記者的提問之時,仍然含糊其詞,沒有給出清晰的答案,民主黨多位元老,也未能作出明確回應。

含糊其詞也許正是羅健熙和民主黨的一種策略,因為這樣才能讓民主黨發揮解散前最後的餘暉,引來更大的社會關注,或許還可以收獲到一些憐憫,讓民主黨在「跌落地」之時,也能「揦返拃沙」,得到一點心理的安慰。

但社會對民主黨的解散,也毋須有過多的猜測,畢竟民主黨像現在這個樣子,也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解散是必然的結局。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