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連跌4年,恆指於2023年12月底收報17,047點 (2024年1月3日為16,646點),市盈率只有10.58倍。
環球政經局勢不穩,美聯儲仍會維持高息一段較預期長的時間。香港經濟不景氣,樓市下挫,消費疲弱,股市亦如一潭死水般,但就在此時,沈大師居然堅持其「東升西降」的看法,並大膽預言恆指將升至40,000點之上。
由於沈大師的講法太過驚世駭俗,很多網上留言都指其「輸瘋了」、「精神錯亂」或「顛狂」。無論如何,為何沈大師會有這種驚世預言呢?
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無法有效打擊及遏止中國的持續發展。在貿易戰之首兩年,美國對中國舖天蓋地的商品徵收關稅,最終關稅成本反而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美國執意要找越南及印度等作為全新的生產基地,希望藉此替代內地,但至今兩國仍遠遠未成氣候。中國貨品在性價比上,仍是首屈一指,並連續幾年成為全球貿易量第一的國家。
到了疫情期間,全球大部份國家防疫失敗,生產線收縮,這反過來大大利好中國出口。一場疫情已把歐美諸國弄至五勞七傷。由於歐美諸國無力應對疫情,死傷過百萬,消費市場及生產線進一步萎縮。
疫後,由於歐美諸國需求不振,影響亞洲出口,再加上美國的封鎖及制裁,內地經濟增長亦開始放緩。中國全力拼經濟,並致力發展歐美以外的市場。此外,中國在晶片、手機及電動車上亦取得突破,證明美國的技術封鎖全盤失敗。
當然,內地經濟亦有「外憂內患」。對外方面,歐美經濟疲弱,再加上美國的刻意打壓,已對中國出口構成打擊。歐美以外的市場仍未算成熟,暫時未能完全填補歐美市場之缺口。對內方面,內房泡沫爆破,並對內地消費市場構成嚴重的打擊。再加上美聯儲大幅加息,現時內地還要承受外資流走及通縮等經濟風險。
另一邊廂,美國政府債台高築,美國國債規模高達34萬美元億以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國內的產業鏈空洞,真正的失業問題異常嚴重,本地貧富懸殊問題從來沒有得到解決。美國各地出現「零元購」,大城市的露宿者亦越來越多。
儘管疫後的美國經濟數據似乎非常亮麗,但從走訪美國的商人所見所聞中得知,美國本土經濟已經是一團糟,實體經濟非常差勁。
即時內地經濟仍要面臨以上所講之風險,但美國的情況亦同樣不樂觀,正如沈大師所言,「東升西降」之局面已越來越明顯,在傳統的「價值投資」觀念下,既然內地及香港股市跌得如此「低殘」,其「內在價值」及「值博率」當然十分高。或許,沈大師便認為恆指40,000點可期。
但沈大師之觀點,未能解釋為何內地及香港股市在這幾年間反覆下跌之原因。在「價值投資」的觀念下,投資者理應很快便看到內地及香港股市的「內在價值」,為何內地股市及港股在這幾年間仍是越跌越急?
1. 在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內地及香港股市越跌越急,也可以被解讀成投資者「用腳投票」,大家一早已認定中國必輸而美國必勝。這就解釋了,為何這幾年間內地實體經濟保持健康的增長,但股市卻一直跌。因為大家都是看「未來」,並認為內地最終必然會敗下陣來,至少要吃大虧。
2. 對投資者而言,就算美國在貿易戰打不贏,科技戰總能勝?在晶片上的科技封鎖不成功,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封鎖總會成功罷?即使在經濟制裁方面徒勞無功,但美國在政治及軍事上壓迫,又怎會沒有效果?總言之,就算美國今天打不贏,明天也會打勝仗。這就是普遍投資者的合理預期。
3.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韌力非常強勁,但內房泡沫爆破對內地經濟及消費市場皆影響深遠。內地沒有被打敗,但也談不上打勝。美國吃了點虧,但其大幅加息及「收水」確實差不多已打垮了亞洲及其他地區的經濟體。只要中美兩國仍維持着互有攻守之局面,佔上風的總會是美國。投資者仍只會繼續賭「美國成功」而「中國失敗」。
4. 美國對中國策動了金融戰,以各種藉口限制美國資本到內地投資,並提高了香港的旅遊警示及修改香港關係法等等,擺出一副「終須一戰」的格局。某些美國資本受法規所限,亦要考慮到萬一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時的風險,都選擇撤出部份或全部資金。適逢美聯儲大幅加息,亦促使有外資撤離內地。
5. 近年興起一個詞語:「本多終勝。」(取日本戰國名將本多忠勝的諧音)。美國亦在大玩這個概念。即使內地實體經濟發展良好,只要能成功把資金及熱錢從內地撤走,內地股市仍有可能一直處於低市盈率之水平。美股則仍可一直保持高企。最終,如內地資本市場繼續是一潭死水的話,亦會影響內地企業的集資及舉債能力。換句話來說,實體經濟好,金融市場不一定佳;金融市場差勁,還可以反過來拖累實體經濟。美國正是透過金融市場的操作來打擊內地實體經濟。
沈大師的「東升西降」格局,暫時只說明了兩大陣營的基本大趨勢。但畢竟,美國的實力仍是十分雄厚,即使近年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連使昏招,實力亦大不如前,但對內地的壓迫,仍有「泰山壓頂之勢」。內地對美國的種種欺壓及制裁手段,最多只能立於不敗之地,並要美國付出相當多的代價,但卻沒有一下子反敗為勝之方。
投資者都看到「東升西降」之大趨勢,但卻未必認同「東勝西敗」,暫時都「用腳投票」了。如此一來,沈大師的預言,有沒有機會成真呢?
只要以上5點論述開始有變化,國際資本便有可能重投內地及香港股市。例如,只要在可見將來,美國繼貿易戰、科技戰及金融戰後,已沒有什麼「板斧」。大家便會開始意識到「內地不敗」之情況。此外,現時美國對中國已算是極限施壓,再下一城便是差不多要大搞「熱戰」了。如果美國在未來的日子裡,無法在亞太區搞起一場「熱戰」,或諸般挑釁被內地化解的話,投資者亦會重新看好內地市場。此外,如中美之爭暫時擱下,對環球投資市場亦將會是非常利好之消息。
現時,美聯儲已無法繼續加息,最多只能維持高利率再多一點時間。內地在高息環境下仍撐得住,只要美國進入減息周期,國際資本亦有可能重投非美元區。
如果恆指升至40,000點,市盈率大概是25倍左右。以香港歷史數據來說,恆指市盈率最高曾至43.56倍之水平,但當時是1973年股災前夕,參考價值不高。近10年來,港股市盈率在10至18倍上下,近年則在11至12倍左右橫行。
對上一次接近25倍,要數2007年10月,當時恆指創新高,曾見31,352點,記得是受到「港股直通車」的利好消息刺激之下所致。但未幾,便爆發環球金融海嘯。
儘管絕大部份人都不相信沈大師之驚世預言,但筆者仍對後市卻保持樂觀。以現況來說,恆指在未來一年之內升至40,000點當然是非常困難,但只要內地繼續保持「不敗」,恆指要有可觀的升幅及反彈,亦非不可能之事。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