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闖出了新型文化產業之路,香港為甚麼做不到? 文:文武

深圳一家企業推出的一款以古典名著《西遊記》為藍本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在全球引起熱捧,公開發售首日,就創下銷售額逾15億元的佳績,內地輿論不僅將其視為電子遊戲的成功,更認為是為文化出海創出新的路徑,有助發展中國文化軟實力。

深圳在過去幾十年間,不僅在創新科技產業方面取得驕人成就,出現了華為、比亞廸等足以在全球搶佔領先地位的創新科技企業,引領國家科技產業的發展進步,近年來,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也已異軍突起,以破竹之勢,借着網絡科技的平台,引領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黑神話:悟空》8月20日正式推出,開售首日,已突破超過450萬份銷售總量,總銷售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在多個國際電子遊戲銷售平台上,成為銷售冠軍。這一款遊戲以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為創作藍本,讓遊戲玩家扮演一位「天命人」,探尋昔日的真相,踏上中國文化之旅。

遊戲除了吸引全球的玩家之外,更掀起一場中國文化熱潮,不少人為了更投入地玩這款遊戲,預先購買《西遊記》閱讀,了解故事情節,而遊戲中展現的內地山川古寺的實景,也令人對中國有了更多的了解。內地輿論界認為,這款遊戲的成功,不僅是中國遊戲出海的里程碑,也為中國文化出海開出一條新的路徑,並且已經取得成功。

實際上,深圳在電子遊戲產業,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都已經取得重大發展,目前,深圳遊戲產業收入已超過1000億元,佔全國一半以上,培育出騰訊等龍頭企業。與此同時,深圳也憑藉發達的網絡資訊科技產業,孕育出網文、網劇、網遊為代表的新裁體,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的領軍力量。

相比起深圳,香港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卻令人慨嘆。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原本在亞洲地區具有領先地位,以中國功夫、金鏞武俠,以及都市言情小說為代表的香港電影、電視劇,以及流行歌曲,紅遍整個亞洲地區,在全球華人社群中,也具有很深遠的影響力,為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作出重要貢獻。

但香港在文化創意方面的優勢,卻未能保持下來,不僅被亞洲地區的後起之秀韓國所取代,現在顯然也比不上深圳,其中的原因,值得社會深思。

香港並非沒有意識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正相反,回歸以來,從首任特首董建華開始直至今日,歷任特首及歷屆特區政府都一再強調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並且得到中央的支持,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然而,香港雖然擁有良好的文化創意的基礎,政府也很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但具體到落實推動的層面,往往就會走樣變型。政府拿出資源和政策推動文化發展,但做着做着就偏離文化軌道,最終只剩下文化的外表,甚至是用文化作為包裝的地產項目,卻沒有產生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功能和作用。

西方文化區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早在1998年,特區政府已提出要設立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到2008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成立,特區政府不僅將西九龍的大片土地作為發展資源,更投入216億港元的資金,但經過10多年,除了建起幾個展覽場館之外,在推動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卻沒有多大的貢獻。過去20年來,香港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發展,可以說是停滯不前,甚至已經有明顯的退步。

直至今日,西九文化區仍然固執於以地產養文化的理念,過多地將重心放在地產和土地價值之上,而忽略了文化本身具有的無比巨大的經濟功能和效益,假如過去十多年,西九文化區能夠合理地用好手中資源,集中力量發展出具香港本地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可以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更能為發展香港的文化軟實力,以及助力中國文化出海,創出更大的價值。

相比之下,深圳在以電子遊戲產業為代表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政府投入的資源未必比得上香港,而取得的成效卻遠高於香港。深圳已走出一條新型的創意文化產業發展之路,香港為甚麼做不到?確實值得深刻總結經驗。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