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長者乘車優惠,滅不了赤 文:陳凱文

由於之前寫過多篇文章談論長者二元乘車優惠 (兩蚊車),有人可能認為,本欄反對扣減兩蚊車。其實,建議者若有既能扣減兩蚊車,又不激起民怨,兼且不破壞政府管治威信,更不會把中央坑了進去的法子,本欄絕對支持,只是現時的主張不是這樣,而且提出扣減的原因實在太爛,甩鍋的伎倆又太沒水平,連三歲小孩都哄騙不了,簡直是在侮辱公眾智慧,不禁令人覺得,部分建制派在反對派退場後,議政水平正在急劇下滑。

把政府縱容巴士公司不按路程收費,導致政府在部分長者「長車短搭」而多花公帑的責任,歸咎於長者身上,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更搞笑的是財爺顯露扣減兩蚊車的意圖之後,有建制媒體又煞有介事地報道所謂的「長車短搭」,弄得好像受惠年齡變回65歲或以上,或者為兩蚊車限額或限次之後,政府便毋須為長者「長車短搭」多花補貼一樣。

之前提到有人想甩鍋給已經退場的反對派,乃至是上任特首林鄭月娥,也是極度愚蠢之說,更不要說所謂上屆政府計錯數,根本是純粹污衊。最好笑是有人拿財赤說事,覺得可以作為扣減兩蚊車的理由,說得好像人們不知道政府為兩蚊車提供的補貼,近年不論是如何飆升,也不過是幾十億,即使全面取消,也根本填補不了近幾年動輒近千億的公共財政缺口一樣。

至於有人指政府當日降低兩蚊車受惠年齡時,未有估到未來會出現赤字,這種說法又是在搞笑。事實上,任何一個過去有關注香港公共財政的人,都會發現香港早已是經常性支出高於收入,單以黑暴未爆發前的2018/19年為例,政府實際總支出達5579億港,經常性開支則達4065億,整體稅收只有為3,414 億。當年政府最終錄得466億盈餘,主要是源於幾千億的非經常性賣地收入。

作為公佈數據的一方,政府有可能不知單靠經常性收益,必然會出現赤字嗎?開玩笑!你說政府估不到新冠疫情爆發,以及美元加息,尚且說不過去,但政府不可能不知賣地收入一跌,單靠現行稅制所獲稅收,應付不了政府的經常性開支。然則,政府當日還要降低兩蚊車優惠年齡,是因為純粹估不到未來有機會出現赤字嗎?顯然不是,至少官方當年提過其他方面的考慮。

事實上,2020年政府降低兩蚊車受惠年齡時,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便曾表示:將兩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受惠年齡由65歲調低至60歲,亦是有助減低60至64歲人士工作的交通開支,從而有助鼓勵他們就業,亦可鼓勵他們退休後從事義務工作,所帶來整體的社會經濟效果,在政策上亦具成本效益。可以說,由於香港沒法定退休年齡,調低兩蚊車受惠年齡,可為60歲或以上的長者延遲退休提供誘因,這條數將隨着人口不斷老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遠高於預計每年要花的幾十億開支。

況且,若說當日降低兩蚊車受惠年齡,是因為未估到未來會面臨赤字的話,疫情爆發後香港已經連續幾年出現財赤,何故政府還要不斷加公務員和其他公職人員人工?2022年公務員劃一加2.5%,23年低、中級公務員加4.65%,高級加2.87%,24年再劃一加3%,累計總加幅達8.6至10.48%。公務員薪酬開支由2021/22年度的1430億,加至2023/24年度的1,554億。立法會方面,只是2022年、23年和24年都加了1.7%。

由是觀之,拿財赤說事之所以是個笑話,是政府和一眾建制派,理應一早已知自己的經常性收入低於開支,而且他們在拿乘車優惠增加的二、三十億算死草之餘,卻任由自己和政府公務員不斷在財赤下加薪。當幾年來累計增加開支超過124億,比起2025/26年乘車優惠估算總開支的70億,還要多出55億之時,他們偏要從老人家的乘車優惠上摳錢,你說當日黑暴時堅定地站在建制派一邊的長者,究竟會作何想乎?還是有人覺得他們在黑暴後沒利用價值,所以可視為棄卒?

我們更加不要說,香港既然早已出現經常性開支高於稅收的情況,政府絕對可以透過加稅或拓闊稅基解決。若是怕加稅得罪百萬打工仔,可增加薪俸稅和利得稅的稅階和比例,但是部分所謂的建制派有膽提不?作為工商界在議會內的傳聲筒,他們不怕得罪業界乃至幕後金主乎?可以說,有些人為了扣減之後才省幾十億的兩蚊車,翻來覆去的鬧個不停,只是想轉移民眾視線罷了!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