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羅大眾幸有多間公立醫院求醫,解決燃眉之急,如感冒、咳嗽、發燒、肚瀉等日常病症,但輪候6至8小時是等閒事;至於輪候專科醫生診症,至少等半年至两三年,原因有二,一是私家專科醫生收費由1500元至3000元不等,做手術更以萬元計算,一般市民負擔不起;二是政府醫院專科醫生嚴重短缺,至今上述情況依然不變。

據統計,截至2024年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醫生,即每千名人口只有2.16名醫生,比例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根據世界衞生組織2022年數據,香港人口為734.61萬,同年年底醫生(西醫)人數15815,按比例而言,低於澳大利亞的4.0,加拿大的2.5,法國的3.3,德國的4.5,日本的2.6,南韓的2.5,新加坡的2.6,英國的3.2和美國的3.6。大家可以從上述數據看出,香港醫護人手是遠低於其他先進發達地區。

有鑒於此,政府去年成立「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制定第三間醫學院方向及準則,目前有三間大學,包括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和浸會大學也表明計劃開辦醫學院。大家一致看好科技大學,根據QS最新排名,香港科技大學名列全球大學50強,排名第47,其中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科位列全球第十,為本港大學之首,本身是神經科學家的葉玉如校長,更有一套頗有新意的醫學院辦學理念,而她已開始積極籌劃組織校委會及邀請眾多名人高人参加,並與英美著名大學簽訂合作協議。
香港要開辦一所全新醫學院,動輒花費數十億至百億元以上,香港連續多年有嚴重赤字,目前是否適宜作此巨額投資?其實辦醫學院不單純是投資入才,亦可以幫助香港和國家在葯物研究和發明,和提升醫療手術,並且可以創造巨大醫葯經濟效益。
這絕非信口開河,2020年,香港大學醫學院領導團隊獲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用於研究三維(3D)空間打印人體組織與器官。 在香港,機械人技術的醫療應用範圍廣泛,包括專業復康、手術、癌症診斷和消毒等。 成功例子包括復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Rehab-Robotics)在港研發的中風復康訓練產品「希望之手」。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進行了一項隨機臨床研究,在全球首次證明「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ERBT)較傳統手術「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能顯著減低患者膀胱癌復發機會。研究結果顯示,接受ERBT的膀胱癌患者,手術後一年的復發率由傳統治療的38%,下降至29%。經調整病人及其病況等因素後,接受ERBT的病人膀胱癌復發風險較接受TURBT者低40%,其餘尚有多項醫學發明,並且登在全球權威醫學雜誌上。
香港政府計劃在港深創科園內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 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以更好地發揮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優勢。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更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生命健康等科技企業,在新設生產設施費用等方面提供更多資助。
現代科技對醫療健康業極為重要。智能醫院及遙距醫療等領域的發展,為業界提供創新及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應對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所帶來的挑戰,當今中國在人工智能科技方面有傑出表現,相信有助醫療科技及醫術和葯物發展。香港是深受生物科技公司歡迎的首次公開招股地點。根據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KEX)的數據,本港是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集資中心之一。
縱觀以上資料,不論是市民對醫療葯物及服務的需要,為醫療健康業帶來機遇和推動生物科技發展,香港都需要大量醫葯界人才。香港更有全球獨一無二的優勢,就是有中醫中葯人才,亦將有中醫院落成服務市民,香港甚至可以在中西醫結合治療開創新里程,以後不僅有利於大灣區市民和企業,甚至有助國家在醫療體系,葯物研發,人才培訓等方面發展,所以建立第三所醫院是長遠發展大計。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