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去4年有3年錄得財政赤字,預計本財政年度會繼續錄得赤字,數額也會逾千億元,政府已計劃於下屆財政年度發行零售債券700億元,在政府財政捉襟見肘時候,本應要有盡量節流開源,和有應慳則慳精神。
立法局日前有多位議員質詢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有關如何減低處理免遣返聲請人士在港的開支,以及質詢醫務衞生局局長,有關如何防止已移居海外港人,仍利用香港公立醫院低廉費用和服務。很不幸,兩位局長都用很多理由地表示牽涉問題太多和有極大難度,無法執行和改善這種情況,實在非常令人失望。
保安局曾表示,聯合國《難民公約》從來未曾適用於香港,現時在香港因各種理由提出免遣返聲請要求不被遣返的非法入境者或逾期逗留人士,無論其聲請的結果如何,他們都不會被視為難民,並會盡快被遣返至原居地。
根據警務處的資料,去年1至11月,獲擔保外釋而獲發「行街紙」的非華裔人士,因干犯刑事罪行而被拘捕有703人,包括店鋪盜竊、傷人及嚴重毆打等。鄧炳強書面回應議員提問時說,去年1至11月,入境處接獲免遣返聲請的數目為2646宗,而當中非法入境的聲請人人數為790人。他又說,截至去年11月底,有15782名免遣返聲請人在港,當中包括約900人的聲請尚待入境處審核、約1100人就入境處的決定提出上訴而尚待酷刑聲請上訴委員會作出決定。
而社會福利署基於人道理由,在香港處理免遣返聲請中擔任支援者角色,為他們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援助。據悉每名合資格受助人每月可獲最高1500元的住屋津貼及1200元的食物津貼等,同時可獲公立診所或醫院的醫療費用減免。而香港政府為處理免遣返聲請所需成本每年持續上升,由2019/20年度9.64億元,增加至2023/24年度預算開支14億元,5年間增加4.36億元,增幅達45%。
眾所週知,政府各部門開支當中,社會福利佔的比重最大,超越教育和醫療衞生,成為政府部門開支中的第一位,而政府高度重視市民的健康福祉,致力維持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衞生體系,醫療開支佔政府經常開支約百分之十九,政府致力保護公眾健康,本應是件好事。
不過,近年來移民海外港人回港醫病現象持續和增多,更加重公立醫院負荷和開支,令原先已是爆煲的公立醫院,百上加斤,而且對留港打拼的市民造成不公,因港人移民已永久離港,不再納稅,可是卻因持有香港身份證,仍可保留隨時返港享受香港居民的醫療及其他社會福利,無疑是享有雙重福利。
盧寵茂於本月8日表示,如何定義常住香港、移居海外或回流居港,從而調整甚至限制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人士,享用本地福利及使用公營服務是複雜的題目,是一項耗時耗費甚巨難題,言下之意無能為力。
請問何謂「同舟共濟,甘苦共嚐」,這些移居海外港人有嗎?永久離境者眾,政府是否應檢討今日措施是否要有改革的必要,並應及早綢繆找出解決對策。而有關非法抵港求助的難民問題,更應從速處理,否則只會加重政府開支。
政府是否可以利用科技如大數據等技術,用數據分析人數,開支,審查,評估,再提出有效解決辦法?
永久離境者眾,已成為新課題,作為負責任的政府,當局須以前瞻式目光看待問題,並及早綢繆找出對策。政府又要支援北部都會區開發,又要面對財赤嚴峻問題,必須用創新改革思維方式解決疑難,我深信「辦法總比困難多」,而鄧炳強和盧寵茂兩位局長,都是較受市民歡迎和擁護的高官,希望他們真心為民迎難而上,方不會令老百姓失望。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