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大力提出提振地區經濟,各區也舉辦與夜繽紛主題相關的活動、墟市和打卡位,當中包括為期5個月的廟街夜市,吸引遊客和居民在港消費。不過各區推行的提振經濟措施有部分卻容易淪為為做而做,某些地區本身已有優勢卻不被善用,反而卻莫名其妙地在一些地方加設墟市或活動。筆者良好意願當然希望這些特別加設的墟市或活動可以大熱,但要「英雄造時勢」又談何容易呢?國家近年提出發展高質量海洋經濟,筆者認為政府過去著實忽略市民對海洋、海產品的需求,以及潛力,就此筆者將在下文闡述見解及建議,望可為提振地區,甚至香港經濟提供一些方向。
在不少傳統漁港,或由於不同原因,例如歷史原因、海產零售空間不足,或基於政策不容小型漁船進入避風塘,更重要是基於當地市民對海產品的追求,導致不少漁港形成一些海產天光墟。某程度上,這些墟市或許並不合法,但政府應要正視和善用需求,並以規範墟市回應需求,並以此帶動地區經濟。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漁港旁的乾貨、濕貨和熟食墟市與魚市場觀光、漁港文化教育、漁港和海上體驗可聯動配合發展,形成經濟活動。
在香港的屯門、香港仔、大埔和長洲等漁港其實也甚具如此發展潛力,以屯門為例,三聖海鮮街其實已是具規模的漁港餐飲中心,墟市可以座落在三聖或對岸魚市場,以小食、乾貨和漁港特色產品相輔,配合避風塘舢舨遊、漁業文化導賞和教育、《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下漁船「一船兩用」形式的休閒垂釣,以及魚市場遊覽導賞等,這些極具香港特色的文化其實正是香港的賣點、亮點,必定可讓屯門漁港更上一層樓和具吸引力,如漁港產業群已成,湖山路一帶也具潛力發展成旅遊巴停車點,緩和三聖停車壓力。
除此之外,休閒垂釣已成風靡全球各地廣受遊客歡迎的水上活動,不少國家和地區也有專設碼頭作為休閒垂釣基地,除了具備泊船和上落岸功能,也包括售票、餐飲、旅客中心和停車空間,更可配合地區夜市、墟市發展。漁農業界過往也提議可在觀塘仔灣試行(其實鄰近內地的屯門也甚具潛力),更可與鄰近的郵輪碼頭作出較好呼應,容許漁船在上述一船兩用的前題下,參考遊艇自由行的概念,以定點停靠,就近聯檢的方向推動大灣區休閒垂釣,配合國家海洋經濟。
香港以不同墟市、夜市提振經濟的同時,其他鄰近地區其實也在不斷改善優化其景點,就有如筆者前陣子也有考察過佛山的嶺南天地,近排內地也掀起大型超市熱,特區政府實在不得只依賴燒賣、魚蛋去撐起經濟。除了上述建議,本人也非常期望政府可在往後研究調整墟市的熟食限制,將食品由只限預製食品放寬為可以多作幾種烹調方式,也多諮詢不同地區、業界和持份者意見,讓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的活動可提振香港經濟。
文:崔景恒
屯門區區議員
香港漁民青年會主席
新界青年聯會副主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