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九龍城寨》的武術定位 文:寒柏

近日,港產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下簡稱《城寨》) 叫好又叫座,在港票房報捷,在內地及海外市場亦錄得佳績。

《城寨》在香港叫好,其主因不是劇本及角色很好,而是由於它強化了「本地情懷」。導演認真地撘健「九龍城寨」的廠景,並用上CG及燈光拍攝效果,營造逼真的「實景」,再加上電影內亦呈現了不少80年代的物事,例如是電視機,收音機,錄影帶、雜貨店、糖果、紙包飲品及雙層巴士等等。

只要港產電影販賣「本地情懷」,並重塑80至90年代的「美好時光」,肯定會在香港「叫好」。《城寨》電影的故事時空設在80年代中期,即「九龍城寨」於遷拆前的時候 (即1994年之前),寓意回歸前的時光,更容易引起香港觀眾的共嗚。

當然,要在香港叫好又叫座,再加上內地及海外市場皆報捷,則主要是由於電影的武打場面夠吸引;這應該算是武術指導谷垣健治的功勞。

港產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宣傳海報
港產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宣傳海報

谷垣健治在年青時十分喜歡成龍的電影,來港後則與甄子丹合作多年。除了參與武術指導的工作之外,亦曾參演過甄子丹電影的某些角色。

筆者開始注意到谷垣健治,是由日本電影《浪客劍心》開始。對日本武術電影來說,《浪客劍心》算是「劃時代」。初看之時,只覺《浪客劍心》的武打設計幾乎與甄子丹的打法完全一樣。主角握劍時的手勢,小動作及拍攝的角度等等,亦與甄子丹的電影十分近似。

這種表現日本劍的方式,有速度、有勁道,亦與80年代港產片的打法非常類近,在打鬥時加入了「酷跑」元素,其概念亦與近年甄子丹的電影一致。

除了《浪客劍心》之外,谷垣健治亦是日本真人版電視劇《幽遊白書》的武術指導。《幽遊白書》只有5集,漫畫的造型天馬行空,雖然比《龍珠》較接近現實,但卻不夠《浪客劍心》實在。因此《幽遊白書》比較難「真人化」,真人版劇集的角色造型,特別是女角,都被網民吐嘈。幸而,谷垣健治的武打場面設計救了整部劇集;大部份朋友都覺得《幽遊白書》值得一看。

在訪問中,谷垣健治曾表示對《城寨》的「武術定位」感到迷網,並與導演不斷溝通。角色龍捲風的一拳,把對方打開並以「威也」轉了一個圈才撞進牆裡,算是粗定了《城寨》的「武術定位」。

為何谷垣健治當初搞不清《城寨》的「武術定位」呢?

一般而言,電影及電視世界裡的武術,會有不同的「定位」。按約定俗成的習慣,明朝或以前的「武俠片」,可以容得下較「天馬行空」的打法。御風而行,虛發虛接,或以劍氣傷人,或一掌凌空破石,二人對掌時更可以弄得地動山搖,角色可以有神奇的內功。其中,「仙俠劇」還可以更加「天馬行空」,有寫實歷史背景的「武俠劇」,仍可以有很多脫離現實的打法,但會比較收斂。當然,如果其定位是「歷史劇」,則武打動作會趨近寫實。有趣的是,秦漢或以前的古裝劇,武打場面都會偏向寫實,似乎可以「高來高去」的「武俠劇」,多設在唐朝至明朝的時空。

至於清朝,特別是清朝中葉之後,武打場面會漸趨現實。少了「高來高去」、「凌空掌勁」或「無形劍氣」等武打場面。但在這個時空裡,絕大部份故事都是走「功夫片」路線。角色多以傳統武術套路對戰,一招一式,如傳統功夫中的「對拆」練習,亦會用上京劇或舞台劇的手法;與「實戰」的情況,仍會有一些距離。

等到民初或以後,則傳統武術的招式也會大幅削減,一拳一腳的表達會較接近實戰,即使偶然表達得較誇張,在畫面表達上仍會非常克制。

至於80年代「現代功夫片」,很多都是警匪片,未必反映警察捉賊時的實況。很多時候,一開打時警槍便會被踢走,警察只好和匪徒比武,打鬥方式以拳腳為主,動作明顯參考了當時的自由搏擊運動,但仍會加進不少翻騰動作。2000年後的「現代功夫片」則多了「摔跤」、「柔術」及「地戰」,大概是參考早期UFC及近年的MMA運動。

港漫或輕小說之設定,則沒有任何包袱。《城寨》原著中,明明在上世紀80年代,但主角還可以練內功,甚至乎曾嘗試打通「任督二脈」。角色以武技高低稱雄,武打場面亦非常誇張,基本上是走「天馬行空」的路線。

谷垣健治聰明的地方,是以「現代功夫片」為主軸,再加上傳統武術的某些招式套路,建構出一個「新定位」。雖然相對來說,《城寨》的武打場面比《黃飛鴻》、《霍元甲》、《精武英雄》及《精武風雲》等等一類的武術電影更誇張,但還未去到《幽遊白書》那類的神怪層次,應該大部份觀眾也會感到受落。

當然,由於原著沒有這種「武術定位」的限制,反派竟然練成一身「鐵布衫」。雖然劇組把「鐵布衫」說成是「神打」,加進了一點80至90年代的元素,但當我們看到一個在80年代出現的「大壞蛋」,居然練成了刀槍不入的「鐵布衫」,卻拿着AK47向主角們亂槍掃射之時,確實看得有點「出戲」。

「鐵布衫」此等「硬氣功」的橋段,最好止於清朝中葉。例如《方世玉》及《洪熙官》的劇本裡,終極BOSS橫練一身「鐵布衫」,主角們要想辦法找尋「罩門」,破去其「鐵布衫」,這還說得過去。但《黃飛鴻》及《霍元甲》等以清朝中葉至民初為時代背景的故事,已屬於「船堅炮利」的年代,「鐵布衫」變成為了笑話。

當然,這「武術定位」的粗分,似乎只適用於主流電視及電影裡,輕小說及漫畫從來沒有這種限制。記得20多年前有一位非常喜歡看「港漫」的年輕朋友向筆者推介一本漫畫。他說時代背景是「古代」,但看其封面,角色明明都穿上了「牛仔褲」。細問之下,才知年輕朋友當時所指的「古代」,其實意思是70年代。

原來對年輕人來說,在他們出世前便算是「古代」了。「古代人」懂得「鐵布衫」,又有何不可呢?

當然,這種「武術定位」亦會隨年代而轉變。對於一般觀眾來說,80年代仍不算太久遠,未必容得下一個手持AK47的「鐵布衫」。但若把時空推前至50至60年代,明明這依然是荒唐的情節,但或許年輕觀眾看起來會覺得較「順眼」。

另外,即使是明朝或以前的「武俠劇」,現時大家都越來越對「高來高去」及「凌空劈掌」等畫面感到厭倦,很多人反而喜歡觀看較實戰的拳腳功夫。

一來是內地的「武俠劇」及「仙俠劇」已有太多「吊威也」及藉CG所構成的虛假動作。主角大都不能打,但卻可以各種怪力亂神取勝。觀眾看得太多,自然會對這些誇張失實的動作感到疲勞。另外,這亦有可能是受到網絡上被恥笑的「閃電五連鞭」所影響,再加上拳擊、泰拳及MMA等運動的普及,我們對中國傳統武術已少了一份暇想。雖然約定俗成下,「武俠劇」都是如此這般,但大家對這種超現實的打法確實感到有點生厭。

筆者經常會想,為何主角使出「降龍十八掌」時,總會有一條或幾十條「飛龍」走出來?還要凌空造成「大爆炸」?這是不是受了日本漫畫《聖鬥士星矢》所影響?「天下剛陽第一」的掌法,為何不能像泰森所表現的西洋拳那般剛猛及直接呢?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