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特朗普於今年1月25日宣誓成為第60屆美國總統,萬斯成為副總統,至今才25日,特朗普的言行令整個世界變色和令歐洲震驚。首先,特朗普單獨先和普京舉行電話會談,表明要盡快結束俄烏戰爭;其次他派萬斯出席歐洲慕尼黑會議,萬斯在會中直指歐洲最大的問題,不是俄羅斯和中國,而是自身對言論自由與民主價值的背棄,他令整個歐洲震撼和感到羞辱,更令歐美裂痕加深。

俄羅斯自2022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至今已有三年,此前2014年俄羅斯已佔領克里米亞和頓巴斯東部的部分地區。烏克蘭戰爭初起之時,舉世皆稱烏克蘭為「自由世界的前線」,整個歐洲幾乎異口同聲,敵愾同仇,並緊跟美國之後提供軍援及各種經濟方式支援烏克蘭,澤倫斯基立即在全球舞台上成為抵抗侵略的象徵。
現今特朗普令美俄直接談判解決俄烏戰爭成為事實,頓令澤連斯基顏面全失,而澤連斯基則揚言,沒有烏克蘭加入談判是不會達成停火協議,而歐盟各國對此也非常不滿;法國馬克龍隨即召開臨時歐盟峰會,商討如何應付對策。但萬斯在會上不留情面狂批歐洲各國散漫無能,事實上整個歐洲也因戰爭陷入經濟困境,通貨澎漲、能源價格飆升、民怨和反戰聲浪日益高漲,平民百姓只望戰爭能夠盡快結束。

由拜登以數千億美元軍援烏克蘭,力主戰爭不談和平,至特朗普上場力求和平,可以出賣烏克蘭領土和國家尊嚴來換取,更不理歐洲盟友各國感受,連平日懦弱無能德國總理朔爾茨都反擊萬斯,警告美國不能干涉德國內政。
烏克蘭百姓的生活已被戰火蹂躪得千瘡百孔,無數家庭破碎,婦孺逃離家園,男士上戰場充當炮灰,現今換來的是喪權辱國待遇。澤連斯基最終要被迫接受俄羅斯對佔領區的控制權,將來不能加入北約,烏克蘭要賠償美國經濟援助,甚至要容許美國取得烏克蘭稀土礦產資源的擁有和經营權,烏克蘭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特朗普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京通電話不到一周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和國家安全顧問麥克·沃爾茲及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將飛往沙特阿拉伯會見俄羅斯談判代表。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明確表示,在結束俄烏戰事方面,歐洲在任何和平談判中都無任何角色,他反問如果歐洲口頭上想結束衝突,實際卻希望衝突持續,為甚麼要邀請歐方。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長達三年的關係冰凍期即將融解,烏克蘭如何自處?歐洲與美國未來關係何去何從?都是全球關注焦點。
相信全球人民從「俄烏戰爭」至「以巴衝突」看到, 國際政治是沒有「絕對的正義」,只有「強弱的博弈」,「利益的談判」,小國如只靠大國支持去打仗,代價極大,亦隨時可成為大國籌碼和棄子。政客可以不擇手段去爭取權力,利益和光環,而民眾卻只是渴望「和平」,「生存」和「社會和諧穩定,安居樂業」。

期望台灣民進黨主政者可從「烏克蘭事件」汲取教訓,勿再以台灣人民的命運和前途作賭注,而且是賭不起,輸梗。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