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起,香港忽然有越來越多人談起「脫鉤」。有些人是評論時事的網紅,另外一些人是在傳統媒體工作已久的時評員,還有學者及商人等等,好不熱鬧。筆者在網上搜尋了一遍,至少以下的人、網台及機構曾在過去2至3個月內談及「脫鉤」:
▪︎ 麥萃才
▪︎ 盛智文
▪︎ 施永青
▪︎ 許楨
▪︎ 林少陽
▪︎ 羅家聰
▪︎ 王岸然
▪︎ 劉定堅
▪︎ 蕭若元
▪︎ 趙善軒
▪︎ Lion哥
▪︎ Coco哥
▪︎ 爆炸頭
▪︎ 阿豬
▪︎ 升旗易
▪︎ 自由亞洲
▪︎ 大紀元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還有不少新聞報章、時評人、網紅及網台等於近期曾談及「脫鉤」,未能盡錄。
總的來說,他們的論點可以歸納為3大類:
1. 某些人認為,特朗普上任後會繼續打擊中國。其中,美國有可能會干涉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例如美國政府可以把貿易戰升級,繼續制裁政府官員及香港企業,並誘導中港及海外商人「撤資」。甚至乎,美國可以故技重施的狙擊港元。香港經濟環境正走下坡,再加上美國的政治壓力,或可以成功迫使港元「脫鉤」。此外,有人更認為美國可以關閉Swift系統,或至少製造若干恐慌,便有可能破壞「聯繫匯率」制度。
2. 另外某些人指出,加息環境持續下去,已經對香港經濟構成致命的傷害。他們認為香港經濟環境太差,再加上資金流出,中產移民,這經濟形勢根本無法支撐「聯繫匯率」制度。他們的想法,以考慮本港經濟的情況為主,尚未涉及討論太多政治因素。
3. 除此之外,有人認為香港受「聯繫匯率」限制而一直維持在「高息」狀態,才讓本港經濟一蹶不振。他們提議「脫鉤」,便可以因應本港經濟的周期以作出利息調控,不用再跟隨美息。他們認為,以現在的情況來說,只要一「脫鉤」,港息便可以立刻向下調,從而紓緩地產商的財務壓力。港元作出適度的貶值亦可以刺激出口,及改善本港旅遊業的情況。
我們先不去重點評論以上的講法是否有道理,反而可以看看他們背後的動機。認為美國會出手逼使港元「脫鉤」的人,政治立場都完全傾向西方。
他們其實是一廂情願的希望美國會出手,幻想美國會成功打擊中國。至於他們有沒有收受美國的好處來散播這番言論呢?據悉,自從「黑暴」之後,美國對經略香港事務的經費大減,香港的「首腦級人物」亦已被拘捕,再加上現在正是美國政權新舊交替的時候,美國政府不見得會再枉花錢造謠。
就算美國要散播這「逼令脫鉤」或「關閉Swift系統」的消息,亦可透過美國政客及學者為之,根本沒有必要找本港網紅「代言」。對美國政府來說,香港媒體及綱紅都沒有任何代表性及影響力。另一個層面來說,若美國政府確實有意對香港採取激烈的行動,亦應該會出奇不意的立刻出手,未必會採取先「放風」的方式。
因此,某些香港網紅或媒體不斷炒作「脫鉤」,還不斷散播言論,認為美國政府將會採取激烈行動來對付香港金融體系,應該只是他們單純的「自發性行為」。
另外,有媒體卻不談政治,只因應香港經濟形勢而認為香港將會守不住「聯繫匯率」或指出我們應該盡快「脫鉤」等等,則或許道出了香港商界的一些想法。由於香港經濟以房地產為主導,連續3年的高息環境已教絕大部份港商吃不消。某些大發展商還屢屢傳出財困的消息。
現時,美聯儲放慢了減息步伐。特朗普新政策出台後,甚至乎還有可能刺激通脹,最終逼使美聯儲再度調整美息政策。香港房地產商及物業投資者苦等3年,美息依然高企,減息步伐又放緩了,前景亦不明朗。對本港房地產商來說,現時唯一方法就是盡快「脫鉤」及減息。只有大幅減息才能挽救一眾地產商,亦可避免本港經濟陷入衰退時會出現的「骨牌效應」。
坊間有關「脫鉤」的討論越來越濃烈,香港金管局亦出來澄清,說明本港暫時無意「脫鉤」;監管機構出來發言,釋除了公眾的疑慮。
當然,由於香港經濟的周期與內地更為緊密,與美國的周期反而經常不一致。香港奉行「聯繫匯率」,往往會在本地經濟熾熱時,卻因美國正處減息周期而「火上加油」;在本地經濟下行時,又可能會遇到美聯儲加息而「雪上加霜」;我們不能否認,要求「脫鉤」,再把本港貨幣綁在「人民幣」或「一籃子貨幣」的做法,確實有一定的理據。退一步來說,即使「港元」依然主要綁緊「美元」,但若我們增大了匯率浮動的空間,在長遠來說或許對穩定香港金融及經濟有一定的作用。
重點是,到底何時才是「脫鉤」的良機?我們需要以「大局」出發,配合內地金融與貨幣改革,及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步伐。最理想的情況是,「脫鉤」至少會為內地及香港同時帶來好處。最低限度來說,「脫鉤」不能對內地有負面影響。
另一邊廂,即使我們只考慮香港的情況,現時本港發展商在「捱貴息」時才提出「脫鉤」,實屬不智。在經濟下行時「脫鉤」,會很容易造成信心危機。若國際資本流出過急,港元的貶值幅度太快,或有可能動搖本港經濟及金融體系的安全。
即使本港金融體系維持穩定,金管局於「脫鉤」後重掌貨幣權,亦需要在「利息」、「匯率」、「失業率」及「通脹」四者取得平衡。地產商當然認為金管局可瘋狂減息,從而為它們「續命」,但若港元貶值得太厲害,最終引發輸入型通脹,我們亦不得不「反手加息」。地產商的「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
最後,若只考慮香港的情況,到底何時才是「脫鉤」的良機?現時,美國維持高息,對香港來說是「雪上加霜」。若我們選擇「脫鉤」,卻反過來有可能引發「更大的暴風雪」。
只有在美聯儲維持低息,同時間香港經濟出現強勁增長,資產價格暴漲之際,才是「脫鉤」的好時候。那時候,美聯儲的「低息」明顯對香港熾熱的經濟「火上加油」,在那時候「脫鉤」,等同把「油」撤去,即使本港經濟因突如其來的「脫鉤」而出現震盪,但在經濟增長及擴張期「遇險」,仍有很大機會「軟着陸」,還可以為過份熾熱的經濟「降溫」。
總的來說,在「雪上加霜」的時候,我們只能「啞忍」及「死撐」;在「火上加油」的時候,才是「脫鉤」的真正良機。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