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後集中精力拼經濟、求發展,走上正確的道路。特區政府銳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科技,也是順應時代的正確舉措。但也許大家實在太著急發展,每每看到一些名目,就會想拿來主義,套用在香港,實際上卻是口號大於實際。例如早前海洋公園的大熊貓產下一對雙胞胎,有人提出香港發展熊貓經濟。再到日前發現恐龍化石一塊,馬上有人提出發展恐龍經濟。
先說熊貓經濟。其實所謂某某經濟,很多時候是媒體包裝的產物。什麼意思呢?例如全球熊貓經濟最突出的城市是成都市,但實際上沒有一個官方的熊貓經濟產值的概念,有的只是旅遊收入一類的數字。例如我早前去了四川西部的高原旅遊,目的是高原風光,但我從成都出發,的確從機場到酒店,到處都有熊貓的影子。是不是酒店的名字叫熊貓酒店,就算是熊貓經濟;如果叫海豚酒店,就計算入海豚經濟呢?這樣的命名毫無意義,只是一個噱頭,因為我不是衝著熊貓去的。熊貓對我而言是錦上添花,而不是目的本身。
同樣地,如果香港的酒店、景區、紀念品,全部打熊貓牌,那麼熊貓經濟必定大增。但不代表我們的旅遊收入大增。遊客是不是因為熊貓而來呢?這是一個疑問。內地大部分大城市都有大熊貓,就在大灣區的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擁有12只大熊貓,包括全球唯一存活的大熊貓三胞胎「萌萌、帥帥、酷酷」。數量和特色都在香港之上。曾幾何時聽說廣州要靠熊貓撐經濟?
發展要抓住核心優勢
至於恐龍經濟更屬誇張。暫時香港只是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屬什麼恐龍尚且未知。全國、全球發現這種規模恐龍化石的地方不知凡幾,甚至有很多地方發現了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香港也許能發掘出更多化石,但那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發掘,距離我們能搞一個侏羅紀樂園,更不知何年何月。
我想說的是,發展要抓住核心優勢。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既有的金融業,還有國際化、科研人才等,這些是我們立足的根本。至於什麼熊貓經濟、恐龍經濟,那只是媒體炒作賺眼球,作為談資可以。但這只是錦上添花,而絕不是扭轉乾坤。
比較令我擔心的,反而是少數人高唱熊貓經濟竟然是真心的,這某程度反映出香港的經濟轉型暫時陷入困境,個別人只能病急亂投醫,隨便抓住一根木頭就以為是救命神器,這就未免叫人歎息了。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