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遭槍擊而大難不死後,美國總統選舉似乎已「塵埃落定」,但美國民主黨向來陰損招式百出。此外,特朗普樹大招風,亦不能排除再沒有暗殺行動,未到最後一刻,我們還不知到底「鹿死誰手」。
無論如何,特朗普暫時的聲望較高。若他當選後將會對美國及世界有甚麼影響?在各個範疇裏面,我們不妨先談一下「美國利率走勢」。
特朗普於在任期間,曾「擺明車馬」地干預美國聯儲局的決策,打破了多年來美國政府與財金界建立的平衡局面。如特朗普再度當選,相信未來4年美國利率的走勢,會較容易受到總統及政府的意願所左右。
本港有媒體及時評人引述國際新聞及分析,認為特朗普銳意重建美國產業鏈及促進美國本土生產力,估計特朗普為了美國商界利益,將會毫不猶疑地推動減息方案。
該報道還引用「列根經濟學」為例,認為特朗普為了確保美國經濟繼續增長而將要不惜一切,甚至乎會大幅減息,以創造利好美國的營商環境。據彭博引述消息,特朗普的「重返白宮計劃」如下:
▪︎ 再次大幅削減利得稅至15%
▪︎ 減息並維持低利率政策
▪︎ 進行更多的石油鑽探
▪︎ 減少行業監管
▪︎ 關閉南部邊境
▪︎ 繼續擠壓敵人和盟友,爭取更好的貿易條件
▪︎ 釋放加密貨幣行業
▪︎ 遏制魯莽的大型科技公司
以上的「重返白宮計劃」,除了向企業讓利並為商界注入新動力外,相信還會進一步推高國內通脹。簡單來說,這消息來源認為特朗普相對上傾向放棄控制通脹,並會透過減稅及削減國內的監管而做到「讓美國再次偉大」。
我們在展望將來之前,不妨先回顧歷史。於2016年特朗普初次當選為美國總統期間,內地及香港媒體都曾紛紛「報喜」。
當時美國民主黨執政時已開始不斷對內地施壓,先後提出「G2」合作框架及「重返亞洲計劃」。特朗普與共和黨掌權後,普遍內地人及港人都相信特朗普會「專注商業,以經濟利益行先」,凡事可以透過「協商」來達至「雙贏」;大家認為內地政府亦可透過適度的向美國讓利而繼續發展下去。
豈料,特朗普於2018年發動「中美貿易戰」。中美雙方建交好幾十年,當時美國亦已有近30年沒有向他國發動大規模貿易戰,對上一次是針對日本。那時候,媒體、時評人及經濟學家都認為國際形勢及世界經濟運行模式已有大變,美國不可能透過貿易戰而取得太多好處;「雙輸局面」亦非美國商界喜見。很多港人都斷言「中美貿易戰」不會持久打下去,只是「虛招」而已。
結果,特朗普確實是「專注商業,以經濟利益行先」,但卻以「貿易戰」向他國施壓,並以「關稅」推行掠奪。特朗普的「協商」方式並非達至「雙贏」,而是美國「全都要」。這讓當時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及後,「中美貿易戰」層層升級,後來更進一步推行發展成「科技戰」。另外,香港於2019年爆發「黑暴」,當時本港處於「國安法真空狀態」,有多名香港政客更擺明車馬的拉攏美國政客。特朗普雖然對發動戰爭沒有太大興趣,但美國對其他地區所發動的「顏色革命」算是「本小利大」,亦始終沒有停下來。
於2020年拜登上場後,港人又反過來希望美國民主黨不會延續特朗普年代那些粗鄙的「貿易戰」,並讓商界可以喘一口氣。
但結果大家又「大跌眼鏡」。拜登政府非但沒有撤銷關稅,還深化了「科技戰」,甚至乎擺明車馬的以「國家安全」為由,企圖掠奪內地企業在美國的產業及資產。
等到疫情期間,美聯儲大幅減息並再次推行「量化寬鬆」。不久,由於當時美國通脹上升至8%以上,美聯儲於2022年3月起大幅加息。可是,港人就是不相信美聯儲會繼續加息,還一口咬定美國本土經濟已水深火熱而不得不減息。結果,美聯儲不斷加息及縮表,並抽走全球資金。香港商界再一次「大跌眼鏡」。
如今,不少人預期特朗普會大幅減息,但這8至10年間,本港商界對世界時局及美國政策的發展之推衍「一錯再錯」,又會否再次「大跌眼鏡」呢?較少本港媒體報道及較少港人關注的是:
▪︎ 特朗普已表明反對美聯儲於11月前宣布減息。他認為美聯儲如在9月至11月減息,等同為現屆政府「造勢」,還揚言上場後會解僱現任美國聯儲局主席。同時間,若美聯儲「按兵不動」,則可讓現任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繼續擔任原職至任期完結為止。
▪︎ 據高盛經濟分析師所預計,特朗普的整體經濟及金融政策,應該是打算在削減利得稅及薪俸稅的同時,還會進一步提高關稅以彌補政府部分收入之缺口。增加關稅會導至環球性貿易戰再次爆發,並會進一步增加美國國內通脹。此外,削減利得稅及增加基建的措施,再加上美國政府本身已財赤連年,這只能透過發行新債來應付虧空。最終,美聯儲將不得不透過加息來盡量減低通脹壓力。總的來說,特朗普的套路應該是:「減少監管」、「發債」、「削減利得稅」、「增加關稅」及「加息」等等。
▪︎ 上世紀80年代初,列根治下的美國政府正是以「減少監管」、「減稅」、「發債」及「加息」來扭轉乾坤。所謂的「列根經濟學」正包含了「高息政策」。當然,美國於70至80年代,還有一系列的操作,例如是以貿易戰打擊主要貿易對手日本,以軍事競賽及壓低石油價格來拖垮蘇聯,並與沙特達成協議,建立「石油美元」的新秩序。
▪︎「特朗普經濟學」與「列根經濟學」同中有異。因應時局變化,特朗普更期望重建國內產業鏈,並處處以「白人優先」。「減稅」及「減少監管」之餘,亦會想辦法把外國的生產鏈重新遷入美國本土,這種「反環球化」的操作,勢必推高成本並引發起高通脹。另外,美國於70年代末至80年代建立「石油美元」,以替代當時已無法維持的「金本位」。特朗普如今重提「金本位」,雖然似乎是天方夜潭,但同時又建議放寬「加密貨幣」的監管,這似乎正有「把部分『貨幣權』交還市場發展」之意。
最終,大家對特朗普政策方向之分歧在於,到底新一屆美國政府打算無可奈何地減息並放任通脹,還是仍要因應新政策而要繼續維持高息以盡可能遏止通脹?
以常理推斷,維持高息政策,會增加商界的經營成本,並損害部分產業之利益。特別是地產界及傳統「收租性質」的行業。但推高利息,亦可以汰弱留強,迫使傳統行業壓縮成本、優化產品及服務,並讓環球資金注入高增值及有發展潛力的新產業。
過去20年來,美國維持「低息政策」,只是在「食老本」及「飲鴆止渴」。這只會導至資產泡沫澎漲,並阻礙新經濟及新科技的發展。
此外,雖然「低息政策」保護了「既得利益者」,但同時間卻使「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並加劇了「社會貧富懸殊」問題。社會階級流動性減慢,窮人沒有發展機會。富人則安穩地「收租度日」,不用繼續爭扎求存,最終亦會窒礙社會進步及經濟發展。
還有,「石油美元」的格局運行至今,美國於中東的地位及影響力已不比當年。當美國要繼續舉債度日之際,內地正逐步削減吸納美國國債,如美國要維持低息,又能否找到足夠的海外新買家來吸納正不斷增加的國債發行?
到底新一屆美國政府會怎樣選擇?是「減息,放任通脹」,還是「減稅,維持高息」?我們不可能知道特朗普或下任美國總統會怎樣選擇。
但最重要的是,既然香港商界於多年來已經不斷「大跌眼鏡」,我們除了繼續「一廂情願」地寄盼美國將會於下半年及明年減息之外,還有沒有「兩手準備」?萬一情況正如高盛經濟分析師所言,美國利率「不跌反加」的話,我們整個香港,還有沒有「退路」?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