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重塑金融服務業 文:劉建誠

近年來,香港金融服務界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興趣日益增加。這種技術不僅能夠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還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75%的金融機構已經推出或正在設計Gen.A.I.用例,預計未來3-5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87%。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香港金融界對AI技術的重視,也體現了其在未來金融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香港金融服務界對Gen.A.I.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根據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的調查,共有55間金融機構參與了調查,其中包括26間銀行、19間資產財富管理公司,以及10間保險公司。調查結果顯示,75%的金融機構已經推出至少一個Gen.A.I.用例,或正在進行試行計劃和設計用例。這些用例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客戶服務、風險管理、投資分析等。

在大型企業中,83%已經推出至少一個Gen.A.I.用例,較小型企業高出20個百分點。這一差異反映了大型企業在資源和人才方面的優勢,但也提示小型企業需要加快步伐,以免在競爭中落後。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Gen.A.I.的應用都被視為提升競爭力和創新服務的重要手段。

雖然Gen.A.I.在金融服務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其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面臨著多個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挑戰包括模型準確性、數據私隱與安全、資源和人才不足。

Gen.A.I.模型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其在金融服務中的可靠性。然而,模型的複雜性和數據的質量都可能導致準確性下降。因此,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優化和更新模型,以確保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

金融服務涉及大量敏感的個人和企業數據,因此數據私隱與安全成為了首要考慮的問題。金融機構需要採取嚴格的數據保護措施,以防止數據泄露和不當使用。

Gen.A.I.的開發和應用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和資源。然而,香港目前仍然面臨著AI人才的短缺,這限制了Gen.A.I.在金融服務界的快速發展。因此,加強人才培訓和引進成為了迫切的需求。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金融機構需要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這包括建立嚴格的AI模型審核流程,確保數據安全和私隱,同時加強對AI技術人才的培訓和引進。

政府和監管機構在推動Gen.A.I.在金融服務界的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香港政府一直積極推動AI技術的發展,並發布了相關的政策指引,以支持金融機構在AI領域的創新應用。

香港政府已經將AI技術列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並在資訊科技和創新科技基金中撥出資源,支持AI相關的研究和應用項目。這些政策不僅為金融機構提供了資金支持,也鼓勵了更多企業投入AI技術的研發。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發布了相關指引,促進金融機構負責任地應用AI技術。這些指引涵蓋了AI模型的風險管理、數據安全等方面,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針。

為進一步推動Gen.A.I.在金融服務界的應用,政府和監管機構應該繼續加強對AI技術的支持。筆者建議政府可以與教育機構合作,推出更多AI相關的課程和培訓項目,以滿足金融業對AI人才的需求。

政府可以考慮提供資金支持,鼓勵更多企業投入AI技術的研發,推動AI技術的成熟度和應用廣度,並考慮制定更為嚴格的數據保護法規,確保金融機構在使用Gen.A.I.時能夠有效保護用戶數據。

Gen.A.I.在香港金融服務界的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和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支持,Gen.A.I.將進一步提升香港金融服務界的效率和競爭力。然而,金融機構需要積極應對挑戰,推動AI技術的成熟度和應用廣度,同時確保數據安全和風險管理。

香港有望成為AI金融中心,吸引更多的AI企業和人才在此發展。為此,政府、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需要共同努力,推動AI技術在金融服務界的創新應用,促進香港金融業的持續發展和繁榮。通過持續推動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香港將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佔據更為重要的地位,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
「中國夢智庫」成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