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下的隱憂:留守長者面臨孤獨與抑鬱困境 文:劉建誠

隨著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選擇移民海外,他們的父母——這些被稱為「留守長者」的人群——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心理和生活挑戰。根據經緯青年商會於今年6至7月進行的一項調查,超過兩成的「留守長者」疑似出現中度或以上的抑鬱症狀,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根據顯示,調查訪問了112名60至96歲的「留守長者」,結果27%的受訪者與子女關係一般至不佳,21%與海外子女接觸少於每月一次。這些數據反映了留守長者在情感上的孤立和疏離感,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和抑鬱症狀。此外,60%的受訪者評估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為一般至差,53%認為自己精神健康狀況一般至差。

抑鬱症狀的成因多種多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與子女的疏離、社交孤立以及生活壓力。特別是「以老護老」的情況,這些長者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健康問題,還要照顧患病的配偶。例如,一位80歲的長者需要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丈夫,而她的兩名子女去年先後移民,這使她在心理和經濟上都面臨巨大的壓力。

儘管面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超過33%的受訪者表明不願主動向外界求助。主要原因包括難以啟齒、不懂得尋求社區支援,以及認為社區支援不足。這些障礙使得許多留守長者在面對抑鬱症狀時,選擇默默承受,情況令人擔憂。僅有極少數人會向鄰居及政府部門求助。

目前,政府和社會福利機構提供了一些針對長者的服務,如家居清潔、陪診和文娛活動等。然而,這些服務的覆蓋範圍和針對性仍然不足。調查顯示,48%的受訪者認為醫療保障是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其次是生活照顧及社區支援。子女移民未滿兩年的長者,更覺得日常支持、醫療保障和社區支援不足。

為了更好地支援留守長者,筆者同意政府應加強精神健康篩查及諮詢服務,並增設鄰舍友善計劃,促進社區互助。此外,應加強對長者服務的宣傳,讓更多的留守長者了解並能夠利用這些資源。針對「以老護老」的特殊情況,應提供更多的心理和經濟支援,幫助這些長者渡過難關。

留守長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這一群體面臨的挑戰也在不斷增加。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為留守長者提供更全面和針對性的支援,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讓他們在晚年能夠享有應有的尊嚴和幸福。

文:劉建誠

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夢智庫精神健康事務總監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