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在黃金周假期期間表現迅猛,源於內地在國慶節前夕高調提出振興經濟的多項措施。執筆之時,新聞指,發改委官員將在10月8日介紹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情況,可能會再為股市添一把火。
但是,救股市容易、救樓市難。筆者國慶期間有親身感受到內地樓市的氣氛,睇樓的人的確多了很多,但具體的成交數據可能還要過一段時間才比較明朗。我也與不同年齡的人溝通過,比較年長的70後、80後,較多人有興趣改善居住;相反比較年輕的90後、00後,態度則沒有那麼積極。這個道理或許與不同年代人的居住「饑渴感」有關,前者小時候居住條件一般比較艱苦,因此對買樓有情意結。更為重要的是,這代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中國人口增長、城市化比較快的過程,也是樓價上升最快的一段時期,因此「買樓長線必賺」的想法根深蒂固。但較年輕的90後、00後則不然,他們小時候,中國改革開放已取得成就,居住環境並不艱苦。加上這代人畢業工作之後,樓市紅利期已過去。
樓價能否長線重回上升之路,關鍵還看終端需求。香港人總是覺得樓價長遠必升,那是因為過去人口在增長。一旦人口增長這個大前提發生逆轉,你看樓價如何升?一個年輕朋友給我的一席話很精闢:股票我可以持有很多很多,但樓,我要那麼多幹什麼?用來養老鼠嗎?其實從投資屬性來說,樓宇有很多短板,持有、折舊和交易成本都超高。股票,只要「放水」、印鈔,理論上一定會升,因為一個人可以持有很多股票,沒有上限。但樓則不然,樓最終一定要有人住,才有意義。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2024年1月17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45平方米(不包含台灣、香港、澳門)。相當於內地一個人住的面積,是香港一家四口的居住面積。很多內地家庭已經有幾套樓,我認識的一些內地朋友,早就為兒子、女兒買好樓,但多年來都沒有裝修。因為子女都不結婚、不生育,要樓何用?人對樓的慾望建基於需求,給你200平方米的樓,你一個人住,搞清潔都要花很多時間。
可以租出去?如果結婚率、生育率不升、城市化也進行得七七八八了,終端需求不增加,怎麼租出去?因此,救股市易、救樓市難。
股市對經濟影響力更大
短期而言,股市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會增大。人行日前宣佈了首創兩項新貨幣政策工具。一項是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的互換便利,讓這些公司可以用持有的滬深300成分股作抵押,換取資金再投資股市;另一項是提供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引導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最直觀的理解,以後銀行、證券、基金、保險這幾大行業,其榮衰都將於股市更直接掛鈎,誰也不能接受股市大跌。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