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滾下去的計時炸彈 – 海洋公園 文:劉 信

在寫了一點區議會選舉己見後,筆者最近終於有時間坐下來看看海洋公園那一份「轉虧為盈」的財務報表。當初看到這一條新聞標題時在想「真的嗎?怎麼可能?」,皆因自從孔令成年代起,海洋公園已經成為香港政府一個每年例牌被指責的地方,自由行還在、疫情前等情況都還在虧錢的海洋公園,怎會突然間賺錢。

抱著這一個心態,筆者打開近幾年海洋公園的財政報告,簡單來說,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為止的財政年度,海洋公園錄得1.18億元的盈利,入場人次則為240萬人次,成功扭虧為盈,是8年來海洋公園第一次賺錢,看起來是海洋公園的重生路開始得很順利,但實際上只是依靠著政府補貼,將所有問題像雪球一樣推到下一年。

相信讀者們都會像筆者一樣,心想即使疫後重新開關,但旅客來港意欲大不如前,再加上留港消費的市民數目銳減,這個背景下海洋公園必然是節流有道,才能成功扭虧為盈。但細看財務報表,2023年的經營成本較12.65億元,較2022年的11.88億元更高。

既然節流失敗,那麼難道海洋公園確實地成為逆市奇葩,成功吸引大量人次入場?2023年入場人次為240萬人次,的確較2022年高45%。但對比8年前最後一次錄得盈利,截至2015年6月底的財務報表顯示,海洋公園當年錄得4520萬元盈利,但人場人次接近740萬人次,而且是歷來第三高,順帶一提,當年的經營成本為13.86億元,與今年的差距不足10%,實在不能說海洋公園節流成功。

人場人次沒有增加,經營成本沒有下降,開源節流均沒有出現,但公司卻成祚扭虧為盈,魔鬼必定藏在細節中。再細看下去,便會發現海洋公園今次的盈餘,只要來自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定期存款,海洋公園把握加息潮,將15億元放進銀行,成功賺取3900萬元利息收入,佔去今年盈餘1.18億超過30%。這部分筆者認為是投資得當,雖然操作沒有加分位,但把握加息潮至少是一個合格操作。

第二部分是減值回撥7010萬元,正常情況下,機械都會因折舊等事情進行減值撥備,因為機械會損壞,帶來的實際價值亦會逐年下降。但今次用回撥方式列入收入實屬少見,連會計師行都表明「無法表示意見」,即海洋公園無法提供任何審計證據。將減值回撥與利息收入加起來,幾乎已抵銷了海洋公園這個年度的收入。

最後,海洋公園還收了政府8.5億元的補貼,海洋公園真正扭虧的原因終於出來了,8.5億元的補貼才使經營成本在會計上大幅縮減至約4億元。過去幾年海洋公園連年虧蝕,幾乎都依靠政府收入去補貼維持營運,再計及未來需要償還予政府的貸款。筆者必須指出,在一段相對長的時間,或許至少5年,海洋公園已經是一個必須依靠每年的補貼資助才能繼續維持營運的龐然大物,而任何要求海洋公園5年內達至自負盈虧的意見,都是無視樂園現時困境的無知意見。

既然短期內的自負盈虧不可行,那麼餘下的選擇,要麼倒閉,要麼將海洋公園轉型。至於轉型方向,則有機會再討論,放心,總有機會的,始終海洋公園兩年內必然再因財困走上立法會尋求新撥款。

文:劉 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