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以為常

這篇文章的內容主題,寫了好幾次,故題目改為「習以為常」較貼切。

小時候要看醫生,很難!當然是對基層和貧苦大眾而言,不是要排上三、四小時的「街症」,就是要等兩、三小時的「急症」。要看專科就更難了。一般發燒感冒,去看較便宜的無牌西醫,已經是低下層的極限。記得有一次病到迷迷糊糊,母親愁着臉從小玻璃瓶内拿出白色小圓餅,來來回回高體温與小圓餅的搏斗,一身冷汗後,親切的微笑回到母親臉上,腦子有沒有燒壞了也不知,身體宣布勝利,這算是六、七十年代香港醫療情況的其中寫照。

香港的醫療服務好不好,沒有和其他地區比較,我不知道。但由以往看到「街症」醫生,他的「驚鴻一瞥」和三言兩語,到現在先量血壓和細心的「望聞問切」,加上驗血的科學數據式的斷症,我想,若輪得寶貴一籌,服務算是優質。可是再好再優質也沒用,要排得籌,見到醫生,得到治療才算。否則到死才得一見,亡在排隊,真是死不瞑目了。

記得前特首林太上任的第一個秋冬,因為流感,醫院入住率爆滿,食衞局局長無以應對,林太花了個「五億」,止了民間閒語。然而食衞局與醫管局還是無法根治問題,已經是醫生的醫局長和護士的食衞局長,専中之專,真箇是能醫人不能醫制度與系統,失望!年復年,醫院年年爆,新聞年年報,七、八小時的無可奈何,等得人也習慣了。

前幾天新聞又報急症醫院内科病床整體住用率已達116%,個别病人須輪候長達12小時。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還呼籲病情較輕的病人不要到急症室,改到私家醫生求診。雖説是新冠與流感同來,但去年一樣,前年一樣,現在應接不暇,還要請君不要來。若市民能判斷自己的病是重是輕,是急或缓,也不會明知要等,也跑去急症室。

香港有優質的醫療服務,卻沒有足夠的量提供給市民。是醫院不足?是醫生護士不夠?還是有病的人太多!多年來,無新冠又爆,有新冠又爆,年年如是,等得人也習慣,現在還叫你不要来!問題一定有原因,也一定有解決方法。新一屆政府,新的醫務衞生局,和沒有改變的醫管局,市民不要行之無效的舊常態,社會要有新進步新思維,讓香港的市民生活得更幸福。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