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政部部長耶倫上周訪華,開啟六天華行程,這六天是這樣安排的:5日、6日,耶倫在廣州出席中國美國商會的活動,隨後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展開兩天的雙邊會談,這是她此行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項安排;7日耶倫北上至北京,與總理李強會面,下午則到北京大學與學生教授交流,晚上與中國財長藍佛安會面。
耶倫這次來華可能是告別演出,一來拜登不一定能連任,二來連任也不一定選耶倫爲財政部長,畢竟耶倫年紀77歲。
此外,拜登政府現在進入垃圾時段,沒有任何承諾是可靠的,所以耶倫這次訪華可關注的地方不多,更不會有重大成果。君不見,人們大都在討論耶倫的包包、菜單、筷子用得不錯等等虛幻的題目,她來的目的卻是莫衷一是。
我認爲她來中國主要任務有兩個:
1.摸底中國經濟情况
她爲什麽先去廣東?因為廣東是中國製造業重鎮和第一經濟大省。在廣東,她見了美國在華企業家,了解最新的經濟情况,她在廣州與經濟專家舉行了圓桌討論。她在X(推特)上說:「我與行業領袖進行了交談,以評估外國企業在中國運營時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響企業運營。」
耶倫也要爭取歐洲在華重要企業統一行動,因爲德國總理舒爾茨很快要帶著大批的德國企業家訪華,她需要和德國在華企業交換最新的信息。
2.與中國討價還價
在出發中國前,耶倫抨擊中國加快太陽能、電動汽車和其他商品生産,指出加强能源生産是不公平競爭,耶倫表示:「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儲能電池在國際貿易中賣的太便宜,壓縮了美國企業生存空間,導致全球的新能源産業進入了惡意價格戰,我會當面要求他們加以限制!」
耶倫要了解2023年中美金融戰後,中國的實際經濟運行情况,她借此行來看到底能够提出怎樣的要價。
我估計她關心的問題有四:
一是降息的問題,人民幣的匯率能不能配合美元的降息周期,不要産生過激的矛盾;
二是限制中國優勢産業産能;
三是關於通脹問題,中國能否協助美國在一些産品上降低通脹;
四是弄清楚到底有多少中國企業支持俄羅斯,耶倫曾警告,中國企業若被發現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將須承擔後果,「我們明確告訴中方,中國的物資供應讓俄羅斯從中受惠。」
不過,我非常好奇,現在美國能拿得出什麽還價?更直接的說,美國有什么好處給中國?
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輿論戰都不會停;台灣牌、南海牌都不會放棄,它還有什么牌可以拿出來,與中國討價還價呢?
依我對美國人的了解,它常用的方法很簡單:憑空做牌,再開天殺價。
在耶倫訪華前,美國工會呼籲對美國港口停靠的中國船隻徵收費用,以回應中國造船業的不公平做法。又有消息稱,美國針對中國的新能源車、船舶等,有專門的打壓、301審查,船以後停美國港口一次收100萬美元。
這就是造牌,通過口術以達到威逼欺騙的結果。
可是,中美經過六年纏鬥,渾身解數盡出,明牌暗牌盡發,現在耶倫上門威脅幾句,中國還會吃這一套嗎?
《紐約時報》寫耶倫訪華,有句十分有趣的句子:「do as I say, not as I do」意思就是:照我說的做,而不是跟我幹一樣的事兒,用中國人明白的意思:「我可放火,但你不能點燈」。
我看到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專家精確地總結耶倫說辭:「當我們(美國)在做同樣的事情時,你很難勸說對手不這樣做」。(It’s a very tough sell when we’re doing much the same thing。)
總結而言,耶倫此行不會有什麼成果。但是,沒有成果不等於沒有意義。美聯儲如果降息了,天量美元就要從銀行衝進市場,美元流向就是問題了,需要中美兩國進行非常細緻的談判,耶倫大概是要探探路。
耶倫之後還有布林肯,現在才是棋局最纏鬥,最勞神,也最精彩的時候。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