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雖勝猶敗 印度似強實虛 文:悠然

2024年6月4日,印度大選到了最終開票的日子。這場分爲七個階段、持續六周、選民近10億的馬拉松式投票也終於有了初步結果。雖然莫迪的印度人民黨(印人黨)大選獲勝,但印人黨却首次失去了過半席位,必須依賴盟友才能保住多數黨地位,這是一場慘勝,如果與莫迪的目標相比,則是一場慘敗。

莫迪在選前多次表示,印人黨將在本次選舉中獲得370個席位,印人黨和小黨組成的「全國民主聯盟」(NDA)將獲得超過400個席位,但是這一目標雙雙落空。這次選舉印人黨只獲得了240個席位,與2019年的303席相比减少了63席,全國民主聯盟可能共獲得約294個席位,同樣減少了60餘席。

與之相對的,在野黨國大黨、印度社會黨席位均大幅增加。國大黨上届只有52個席位,本届增加了一倍拿到了99席,印度社會黨此前只有5個席位,這次翻了好幾倍奪取37席,成爲第三大黨,可以說在野黨的表現完全超出預期。

此次選舉,印人黨在北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拉賈斯坦邦、卡納塔克邦等過去强勢區域的失利,是該黨此次選情不好的重要原因。以北方邦爲例,該邦在印度人民院佔有80個議席,在印度政壇舉足輕重,向來爲各主要政黨所重視。2014年大選中,印人黨拿下了71個席位,2019年拿下了62個議席,而在本次大選中,印人黨在北方邦可能僅獲得32個席位。

雖然莫迪成功連任,但是擺在他面前的可能是嚴重的牽制。由於印人黨未能達到單獨組閣門檻,組閣過程中盟党自然有討價還價的資本。印人黨不得不在組閣和今後政策制定等問題上要遷就和顧忌盟黨的利益,莫迪的强權政治和威權統治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今天的印度是莫迪强人形象無處不在,是印度教民族主義的狂歡,外界普遍認爲今年大選會是30年來印度最沒有懸念的一場大選,莫迪一定大獲全勝,爲何選舉結果是這樣呢?

我估計原因有三:

第一,印人黨過去十年執政成果表面驕人,尤其是GDP非常漂亮,但如果我們認真研究,卻發現是貧富懸殊,成績一般。

印度在莫迪領導下的10年,是高速發展的10年。在莫迪上台前的2013年,印度被摩根士丹利評爲脆弱的新興經濟體。不過,2014年至2022年,印度GDP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6%。同期其他14個大型發展中經濟體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僅爲3.8%。

根據印度政府發布的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印度的GDP同比增長8.4%,高於此前市場預計的6.6%。至此,印度連續第13個季度實現經濟的正增長,成爲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2022年,印度超越英國成爲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即使繼續以相對溫和的速度增長,印度也應該在2030年左右超過德國和日本,成爲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經濟體。

但是,GDP之外,印度的表現就很一般。莫迪政府很久以來就希望讓印度成為新的世界工廠。莫迪在2014年獨立日之際的首次演講中就宣稱,「我想向全世界呼籲:來印度製造吧。」但十年過去,印度製造佔GDP比,不但沒有改善,還退步了,由2014年的15.07%下跌到2022的14.2%。此外,近年來,中印貿易摩擦時有發生,但幾年過去了,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反而一直在上升,印度智庫全球貿易研究計劃(GTRI)近日發布報告稱,在2023至2024財年,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印度製造不僅沒法取代中國製造,反而擺脫不了中國製造。

印度的發展也伴隨著貧富差距快速增加,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底層平民受益並沒有莫迪宣傳的那麽大。與此同時,掌握絕大多數社會財富的壟斷財團通過資助包括羅摩廟「重建」在內的國家形象工程實現與執政黨的利益捆綁,利用政商裙帶關係强化對市場的壟斷,進而取得更多利益。儘管當前印度經濟增速亮眼,但在現實政治利益的引誘下,執政集團似乎無意借助自身地位從根本上改善土地、勞動力素質等長期制約印度發展的頑疾,在重大經濟改革上裹足不前。

所以,印人黨長期以來的承諾貨不對板,數據和民生情況背離,民衆也不是傻子。

其次,莫迪政府選舉紀絕招是操弄民族主義議題,這招在2014年、2019年大選都非常見效。但興奮劑一吃十年,效果是愈來愈差,莫迪政府强化印度教民族主義價值觀念,不斷動用國家資源建設類似阿約提亞的印度教聖地,借此凝聚佔印度人口多數的印度教教徒共識,使得包括穆斯林在內的少數群體更加邊緣化。

但民族主義並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改善生活,印人黨在選前做了多項激化印度教民族主義施政,如廢除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重建印度教羅摩廟、統一民法典等。但帶來的爭議性卻遠不如2014年、2019年大選,也無法迫使更多人投票支持。在選前的調查顯示,失業是印度選民在大選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超過60%的受訪者認爲找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第三,選前大幅領先的預期現在看是假像。選前印度的媒體與民調普遍顯示印人黨遙遙領先,其實是印人黨對主流媒體的滲透所致,親印人黨、爲印人黨唱贊歌的媒體人增多,這一切只是印度人民黨的輿論攻勢。

最後,此次大選暫時應對中國有利,莫迪政府愈來愈有親美抗中的傾向,如果這次印人黨執政聯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修憲的可能會大大增加,印度的內部統合將會更完善,莫迪可充分利用經濟發展的機遇,完善制度、推行法治、解决印度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莫迪政府現陷入弱勢政府,將疲於應對執政,和反對力量的回擊,政治紛擾將大大影響到經濟建設。

文:悠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