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特首林鄭月娥說過「官不聊生」,在其任內那個被反對派主導立法議事秩序、公共議題話語權的荒謬年代,確實有感而發,官員視出席立法會會議為畏途,猶如押赴刑場受靶,等着被反對派議員不問因由羞辱,建制派也加入抽水鬥搶眼球,還要長期面對黃媒和不友善媒體持續以放大鏡針對種種政府施政,小事化大,逢做必錯,特區政府高薪厚職養「廢官」、「庸官」,甚或「狗官」的敍事方式深植民心,社會瀰漫仇官意識。

202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出決定,明確修改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為「愛國者治港」全面落實提供堅實保障,立法會終於撥亂反正,重回理性議事,官員與議員良性互動,促進香港特區由治及興。不過,所謂「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特區政府連年財赤,監察公帑運用是否恰當的立法會議員,當然要克盡厥職,隨著下年度財政預算案進入最後定案階段,各個黨派、議員紛紛出謀獻策,提出滅赤解方,原來絕世好蹺就在眼前,向薪高糧準福利優厚的公務員隊伍開刀減薪,問題不就迎刃而解?或許,官不聊生」2.0為期不遠了。

財爺陳茂波將於下周三在立法會發表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並且早已構建期望管理工程,事先張揚主要以節流手段應對未來幾年都會存在的財赤問題,每年縮減各部門開支1%,特別點名公共財政之中的教育及醫療開支有縮減空間,並且透過發債應付進入支出高峰期的公共工程項目,至於最討好、被外界視為即時見效的公務員減薪問題,陳茂波認為要考慮公務員薪酬對私人市場的影響,節流須兼顧社會現實,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影響政府服務,也就是現階段不作考慮。
不過,財爺有財爺的講法,外界又有外界繼續提出,綜合政黨、議員和學者們的「真知灼見」,也是跟財爺對節流最南轅北轍的看法,要求公務員減薪,參照近日最辣的版本,認為公務員起碼先減薪5%,裁減編制,如果來年仍然赤字高企就再減下去,較為保守的方案則要求全體主要官員及行政立法會成員/議員帶頭減薪以為表率,公務員全體凍薪,再配合檢討每年增薪點,精減人手以觀後效,到時滅赤不成公務員就要減薪。
先提一筆題外話,財爺早前已經預告削減大學撥款,認為各間大學家底厚,可以透過儲備及開拓收入填補撥款缺口,與政府共渡時艱。既然大學撥款縮減勢在必行,近日鼓吹公務員減薪的好幾位KOL級公知學者,會否身先士卒率先表態自願減薪,以堵瘦公務員卻自肥悠悠衆口呢?事實上,大學撥款來自公帑,理論上大學教職員也是公職人員,倘若公僕減薪,大學教職員跟隨理所當然。

回到公務員減薪問題,攤開條數,本年度特區政府用於「個人薪酬」的開支達996億元,佔總數16%;與員工有關連的開支則為659億元,佔總數11%,單計薪酬及相關開支已耗費逾1650億元公帑,佔政府經常開支約兩成,假如特區政府拍版公務員減薪5%,下年度財政開支馬上節省近百億元,而且帶來外溢效應,討好民粹,證明現屆政府敢辦事、能辦事,當然,立法會議員也要配合減薪津以作階模,體現高貴政治情操,博得市民掌聲。
當政黨、議員及學者輪着鼓吹公務員減薪的訴求,製造財赤禍首在公務員,與社會經濟脱節,有意或無意之間把財赤高企與公務員坐享高薪劃上等號,形成主流看法,民情逐漸對號入座,把財赤源頭簡單歸咎到公務身上,減薪成為「衆人皆曰可殺則殺之」社會共識,隨便上網看看一些留言區討論政府財赤及公務員薪酬問題,充斥公務員都是「懶蟲」、「蛇王」,效率低下,應該炒晒等等的情緒性言論,公務員有如留言者的「殺父仇人」,這種氛圍,跟當年林鄭所說的「官不聊生」何其相似?
本屆立法會是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產生的「愛國者治港」首屆議會,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為本,議員監察公帑運用乃應有之義,無何厚非,但是一味討好民粹,甚至如昔日在議會橫行的反對派上身,咬牙切齒視公務員如寇讎,打着減薪旗號霸道德高地,妖魔化公務員隊伍,挑動仇官意識,擴大矛盾對立面,這是「愛國者治港」的原意?
回到問題原點,為什麼公務員選擇任職公務員?撇開那些為民服務之類的道德說教,香港特區公務員制度確實提供了良好薪酬服務條件,公務員入職之後可享有較安穩工作環境,幾乎年年加薪還有增薪點,只要不犯大錯或紀律問題,過往60歲退休可享終身長俸,2000年後入職者也有較坊間更高供款比例的強積金計劃,讓每屆特區政府在穩定和高質素公務員隊伍支援之下施行有效管治。
毋庸置疑,香港公務員薪酬確實名列世界前茅,原因既要與私營巿場競爭人才,也是高薪養廉,維持公務員隊伍亷潔奉公,遠自英治時期,公務員隊伍享有的薪酬及服務條件,從來都有一套檢討諮詢程序釐定,由每年加薪幅度到各個職系薪酬水準,都由非官方成員組成的專責委員會收集私人市場數據再作考量,並非特首或那一個高官專權獨斷說了算,這是多年來制度沿襲的因與果,不是誰人今天拍一拍腦袋,明天話改就改。
當然,公務員薪酬始終由公帑支付,如果公共財政赤字高企無以為繼,社會建立減薪共識,公務員也要無奈接受,但必須搞清楚前設到底今日財赤高企,是公務員利用掌握行政資源制度優勢,偷天換日為自己度身訂造薪高糧準福利優厚的服務條件,所以這是公務員背負的原罪,還是多少年來,在大家視為理所當然,坐視公務員薪酬服務條件及編制持續膨脹,已成為共同𠄘擔的社會共業。
當年面對財赤高企,由美資銀行高層空降政府,手起刀落決定公務員減薪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曾經這樣說:「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文:戴子魚
資深傳媒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