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劣質劏房,重點是減少劏房的需求 文:文武

政長官李家超明天(16日)將發表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消息傳出,政府將以立法形式分階段取締劣質劏房,面積少於7平方米的單位會被取締,預料涉及超過兩萬個單位,會設有過渡期讓業主改正。取締劣質劏房已經是社會多數意見的共識,但政策的重點,應是減少劏房的社會需求,而非只聚焦於為劏房定下標準。

根據估算,全港約有11萬個劏房單位,涉及約22萬人口。香港是經濟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但卻有22萬人口居住在劏房,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社會現實。社會普遍希望政府能有措施,解決市民居住難的問題,首要是解決劣質劏房的問題。

政府也很重視社會的這一呼聲,特首於去年10發表的《施政報告》宣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以實際的工作,回應社會的呼聲。過去一年來,工作組也召開多次會議,就解決劏房問題,諮詢社會各界的意見。不過,解決劏房問題,最終似乎將工作的重點,聚焦於為劣質劏房設立一個標準之上,這就令人擔心,這項工作最終能夠取得多大的成效。

為劏房定下一個標準,相對於解決劏房問題,簡單得多,也容易得多,但為劏房定下最低標準之後,必然會淘汰一部分劏房。而如果劏房數量減少,質量提升,但需求不減的話,只會令劏房的市場價格提升。這樣做,未必能解決劏房的問題,反而令一部分基層市民的居住問題,變得更困難。所以,社會更關注,政府有何政策從整體上減少需要居住劏房的居民人數的問題。

劏房問題是香港公營房屋供求失衡的其中一個表現,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是提供足夠的公屋,給予有需要的市民。但是,眾所周知,不論是尋找土地,還是興建公屋,都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要求政府在短時間內迅速解決問題,根本不切實際。解決劏房問題,只能一步步地走,逐步增加公屋供應(包括簡約公屋供應),逐步減少需要入住劏房的總體人數。

因此,政府解決劏房問題,應聚焦於如何減少基層市民對劏房的需求,透過合理配置公屋、簡約公屋,讓符合條件的基層市民,盡可能地盡早入住公屋,假如一時間解決不了,也應定下明確的解決問題的時間表、路線圖,讓相關居民有盼頭,能看到希望。如果政策不能落實於這一方面,轉為聚焦於為劏房定標準,那只能說是避重就輕,模糊視線的做法。政府為劏房定下標準的同時,必須要有增加公屋供應,減少劏房需求之策。

實事求是地說,現時居住在劏房的,也並非全部都符合入住公屋的條件。也就是說,不論政府怎樣努力增加公屋的供應,始終會有一部分人市民,會選擇居住劏房。從市場的角度,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供應,因而,政府不論多努力,也很難令劏房完全消失,這也是社會的現實。對於這一部分人而言,如果有較好的經濟條件,應有條件可以負擔質素較高的居住,至於經濟條件較差,又未符合入住公屋的居民,則須有其他的安置措施,確保不會有人因為政府定立標準,提高劏房質素,連居住於劣質劏房的機會也失去。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