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小風波中折射出的問題值得重視 文:文武

立法會昨日上演了一場小風波,自由黨的資深議員張宇人,因不滿自己提出的議員議案,在朱國強的修正案中,被改得「面目全非」,以致於認為自己的議案被「騎劫」,而在動議議案的發言階段,作出長達十分鐘的批評,最後更宣布不動議議案,令議會辯論就此完結,包括朱國強在內的其他議員,無法就此議案發表意見。

張宇人的做法,在議會內引發爭議。同為資深議員的議事規則委員會主席謝偉俊認為,相關做法違反《議事規則》,更指責張宇人的做法「輸打贏要」,針對性地批評朱國強後,又不容對方答辯,是「議會欺凌」。但也有議員及社會輿論支持張宇人的做法,認為議員的修正案,不應該改變議案原意。

本屆立法會是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首屆立法會,而且任期已到尾聲,今年底即將舉行新一次換屆選舉,但是,社會上仍有強烈的聲音,認為仍有一部分新議員,不熟悉議會運作,表現未符社會期望。張宇人昨日突然「不動議」自己提出的議案,顯然也是對新議員不熟悉議會文化,表達出自己的不滿。

平情而論,本屆議會已經運作了近4年,接近任期的尾聲,即便是首次出任議員崗位的新識員,也已經有了近4年的工作實踐,如果到任期的尾聲,仍然不熟悉議會規則,不能掌握議會的文化,確實說不過去,社會和議會內的資深議員對此提出質疑,有其根據。這次議會內的小風波,對於其他仍未完全掌握議會規則、文化的議員而言,是一次提醒和警示。

不過,回到張宇人「不動議」事件的本身看整件事。張宇人提出的「檢視中小學小班教學模式成效」,而朱國強提出的修正案,則刪除「檢視中學小班教學」的字眼,改為「評估中學小班教學可行性」,是否真像張宇人所說,「騎劫」了他的原議案,則確有值得商榷之處。事實是,香港的中學確實尚未推行小班教學,朱國強據此作出修正,改為「評估」其可行性,實在無可厚非。

整件事情的本質,只是兩位議員就「小班教學」存有不同意見,但希望推進香港中小學教育健康發展的意願是一致的。張宇人縱使不認同這一觀點,也完全可以在議案的辯論場合,提出自己的理據,而非利用議事規則中的模糊之處,採取激進的手法。

張宇人借機批評新議員不熟悉議事規則、議會文化,反而轉移了視線,讓政府和社會無法關注中小學小班教學模式的成效,真正起了「騎劫」議案效果的,卻是他自己。

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議會的文化已經發生重大的改變,議會與政府之間回到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的關係,議會內的來自不同階層、代表不同團體及市民的議員之間,理應也建立起更健康的關係,資深議員有責任提攜、帶領新議員,新議員也應尊重資深議員,而非讓議會再次回到過去那種互相攻擊的年代。

議會小風波中折射出的問題,有值得重視的地方。經過這場小風波,議會內的資深議員和新議員們都須反思反省,應把主要的精力用於反映社情民意,監督政府改善施政,提高治理效能,推進香港走向良政善治的方向,減少不必要的互相批評、攻擊,這樣才能爭取市民的支持。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