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特區官員要為過千億財赤負責,所有官員和公務員應減薪一至兩成。專家意見當然要尊重,官員要為特區事務負責,也是應當的;但公務員團隊只是執行者,何罪之有?更重要的是,減薪必然會引起社會漣漪效應,人工少了,消費意欲下降拖慢經濟復蘇,最終對財赤可能更得不償失。
資料顯示自回歸以來,特區支出增加約3 倍,而同期收入只增加了約1.25倍。支出增加最主要項目是福利、醫療和教育,共佔總支出近六成。支出增加了但收入卻反而減少了,如取消遺產稅、紅酒稅、烈酒稅及下調如股票印花稅等等,令收支差距日漸加大,這才是財赤加劇的真正原因,與公務員人工毫不相關。
為什麼是這樣?理由很簡單,不同政黨每年也會要求各種形式的派糖,為市民爭取民生福利。「成功爭取」了,市民會同意削減這些福利嗎?當然不會!這便是我們面對的問題。我們沒有民選政府,但歷屆政府回應市民的訴求卻是毫不間斷的。經濟好的時候,收支可以接近平衡,但經濟一旦下行,這鴻溝便愈擴愈大,政客們便即時大聲疾呼:不得了!財赤如此嚴重如何是好,一定要找人負責!出現財赤,政府要負責,那麼那些每天為了討好選民而「成功爭取」了福利的政黨是否也需負責?要求福利的市民又是否也需負責?
說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這不是責任問題,而是一個大家要共同承擔的問題。福利不能削減,加稅又反對,那麼只好讓收入慢慢追上支出罷了,怨天尤人也不是辦法。
轉載自湯家驊 Facebook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