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將改變全球政治格局 文:陳凱文

撰寫此文的一刻,中美貿易戰已爆發近半個月。由四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185個國家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到中國把稅率加到美國一樣的幅度以作反制,再到9日實施不足半日,特朗普便把中加墨三國以外的增加關稅措施暫緩90日,同時再把對華關稅上調至125%,再到中方再跟隨美方上調至125%,然後以關稅加至這水平在市場再無意義為由,宣布不再理由美國之後會否再加關稅。

再之後是部分中國製電子產品獲美國關稅豁免,但之後又指豁免只是暫緩,並將稍後開徵所謂的「半導體關稅」,白宮又在16日宣稱「中國輸美商品目前面臨高達 245% 的關稅」,乍看以為稅率又再增加100%,但細看才發現,這個額外的100%不是對華所有產品徵收,而且是上任拜登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向注射筒與注射針徵收100%關稅,弄得部分反華網民空歡喜一場。

特朗普的關稅戰打到這一個地步,已是把美國過去積攢的形象和聲譽消耗掉,特別是最初幾天,竟然連美國傳統盟友的日韓加和歐盟,都被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雖說之後又宣佈暫緩90日,但已是似乎再次證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名言:「當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當朋友是致命的」,實在是所言非虛。有人或者認為,此事只是加深了各國跟特朗普這屆政府的不信任感,這是有點一廂情願。

須知道,在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之前,他在俄烏戰爭的態度,也在說明歐日韓過去在軍事上過份依賴美國,結果便是美國總統只要一換人,過去的外交政策便可以說換便換,屆時便會變得十分被動,到了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更是說明這些國家跟美國之間,若不發展為真正平起平坐的對等關係,美國只要換了一個政治狂人上台,便能隨時反轉豬肚,這也解釋了歐洲為何也作出了反制,只是美國其後宣佈暫緩對歐加徵關稅,歐盟也把反制措施暫緩90天。

我們因此可以預料,雖說歐盟仍有不少反華政客,但是不論是歐美、韓美還是日美關係,都不是想像之中的那樣牢不可破,特別是特朗普至今亦不過是對她們「暫緩」徵稅,未來極有可能透過提出其他苛刻的條件,包括逼迫對方也對華徵收懲罰性關稅,作為徵稅繼續「暫緩」的條件。在此情況之下,如何讓當地的有識之士明白中方的反制,並非單純為己,同時是向美國的霸權主義說不。我們應該讓歐日韓發現,自己跟中國實乃唇寒齒亡的關係。

今天若為免被美國亂徵關稅,於是便協從於美國的反華政策,他日中方在貿易戰敗北,便再沒力量能跟美國抗衡,大家都一同變成砧板上的魚肉。在這情況之下,香港雖在《基本法》第13條的規定下,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轄,但是建制中人大多精通英文,理論上也可在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協同下,發揮一定的文宣和游說作用,例如高官和議員們可嘗試在歐日韓媒體投送署名文章,向當地讀者解說中方何解要反制美國,乃是旨在維護世界貿易秩序,在文宣上說好香港故事。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