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香港樓市的風雲變幻,讓不少人感到措手不及。根據地產代理及土地注冊處的資料顯示,去年本港23,318宗已知上手購入價的二手私宅買賣登記中,賬面獲利個案共15,581宗,佔比達66.8%,較2023年的81.8%再跌15個百分點,連跌六年,創自2008年以來的十七年新低。每宗私宅轉手平均賺幅也同步連跌六年,僅得24.2%,按年大幅回落21.9個百分點,為自2010年來的15年最少。這一系列數據無疑揭示了香港樓市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調整期,然而,從長遠來看,地產轉讓獲利比例降低,未必是一件壞事。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地產市場的放緩,是經濟週期和政策調整共同作用的結果。過去幾十年,香港樓市在多重因素的推動下,經歷了長時間的繁榮期。然而,隨著人口和產業政策的調整,樓市終於迎來了調整期。有地產代理界人士指出,去年市況大起大落,樓市撤辣後已全面改變市場生態,過往十多年的長期逾90%轉手獲利比率已不復存在。這說明,樓市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輕鬆獲利的市場,投資者需要更加謹慎地考慮風險和收益。
對於香港來說,地產市場的調整,實際上為經濟轉型提供了契機。長期以來,香港經濟過度依賴地產業,這導致社會資源和資本過度集中於地產市場,而忽視了其他行業的發展。因此港人曾言「High Tech揩野,Low Tech撈野」。如今,隨著地產市場的放緩,投資者和資本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無疑為創新科技等新興行業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老一輩人掌握太多資本不利創科
老一代香港人習慣了樓市長線不斷上升,那是建基於人口不斷增長和經濟持續繁榮的基礎之上。然而,時代在變,經濟環境也在變。今天,人口紅利期早已過去。香港處於經濟轉型期,如果傳統的地產炒賣太容易賺錢,會不利於社會資源和資本向創新科技集中。創新科技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香港要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加大對創新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地產轉讓獲利比例降低,實際上是在為創新科技的發展騰出空間和資源。
當然,這並不是說地產市場的調整對所有人都是好事。對於那些過度依賴地產投資的人來說,樓市的放緩無疑會給他們帶來損失。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地產投資也不例外。在樓市繁榮期,很多人忽視了風險,盲目跟風投資,如今樓市調整,他們自然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此外,香港還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資本仍然大部分集中在年長一輩的手中,對創科比較熱衷的年輕人,手上沒有資本。這是本地創科市場活力不足的一個深層次原因。因此,香港需要採取措施,鼓勵資本向年輕人和創新科技領域流動。這可以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方式實現。例如,政府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年輕人的創新創業項目;同時,還可以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對創新科技的投入。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