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性房屋」這個臨時性政策,是香港特區第五屆政府於2018年6月29日的6項新房屋措施的其中一項。當年的運輸及房屋局成立了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展開務求增加房屋供應,令這項所謂的短期、臨時性措施,一做便是十年。經歷兩屆政府,究其政策制訂的背景,是由於上屆政府的特首,是社會科學畢業的,畢業後即加入政府當政務官,她所任職的二十多個部門,最為人熟悉便是社會福利署署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發展局局長和政務司司長。從前特首曾任職的部門看政策,不難發現,過渡性房屋這個政策,是以福利為主,亦唯一能無須經立法會冗長辯論,無須修改任何法例,便可短期內增加房屋供應。
經過2019年暴動後,香港在中央領導之下,實施了《香港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第七屆立法會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後選出。沒有反對派的立法會,已通過了《精簡土地發展程序條例》和《環境影響評估條例》,《保護海港條例》的公眾諮詢,亦於2023年年中完成,還有《郊野公園條例》、《城市規劃條例》和《土地收回條例》,這五條條例在過去25來,都是香港土地發展的「緊箍咒」,是前港英殖民管治時期遺下的政治炸彈。隨著這些條例,將會陸續按上屆政府所倡議的方向拆牆鬆綁。「過渡性房屋」升級至「簡約公屋」,本屆政府將在未來四年,興建約三萬個單位。無論是「過渡性房屋」或是「簡約公屋」,這些臨時性公屋由二萬個增至三萬個。
三萬個額外的臨時性公屋,業界看作是升級版的徙置房,應急後待「緊箍咒」鬆綁後,理應要終止。根據政府今年上月預測,未來五年將有128,800個單位公屋單位落成,包括82,800個公屋及綠置居單位,和約46,000個資助出售單位。若這些永久公屋如期落成,對應133,100宗一般公屋申請,還欠約五萬個,未計及約96,9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可見三萬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的確短期內能紓緩香港住屋問題。近日,港島區位處柴灣的「喜越」和赤柱的「尚晉坊」,分別合共提供103和40個單位,數目雖然少但成效大。共143個單位解決了約三至四百名劏房人士生活問題。他們不用活在狹窄、無窗、石屎天花隨時下塌的惡劣生活環境,又省卻租金支出,生活質素即時獲得改善。
香港現時最大的住屋問題,是樓價和租金昂貴,居住空間太少,中低階層市民對置業無望。置業率低於一半,令大多數香港市民無歸屬感。除了「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政府對中產專業人士的置業需求未有突破性的政策。各大政黨為的施政報告建議中,只為有房族要求撤除樓市辣招,並未有政黨為無產專業人士龐大的置業需求發聲。政府應減低首置者的從價印花稅,並下調首付比例,同時要放寬自2009年起的逆週期措施,調整壓力測試的供款入息比例,讓有能力供樓人士放心置業,香港的房地產才能活起來。就基層市民而言,政府必須全面興建永久公屋,並同時檢視編配和濫用公屋情況,離婚者獲公屋時間,與新家庭申請者要看齊,不能忽略新家庭的需要,又變相鼓勵已獲公屋者離婚。
文:姚潔凝
中觀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本科修公共及社會行政,香港大學房地產碩士。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