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才能走更遠的路 文:文武

昨日(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9周年紀念日,由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而成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正式揭幕,向市民展示東江縱隊在香港的抗日歷史,筆者認為,這一事件,對香港具有重要意義。

抗日戰爭是指上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9月2日結束抗戰,中國人民經過堅持不懈的奮戰,取得完全勝利,保衛國家和民族。

1941年12月8日,侵華日軍入侵香港,香港在同年12月25日淪陷,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被日本軍機轟炸,大批香港市民被屠殺,搶掠,遭受饑荒,人口由戰前180萬人,驟降至不足60萬,直至今日,曾經經歷過當年苦難的香港人,仍然記憶深刻,不能忘卻。

在抗日戰爭中,香港也有不少民眾參與其中。從日本發起侵華戰爭開始,香港就有不少愛國市民、青年學生,以及海外華僑積極參與抗日,在社會上宣傳抗日,發起民間募捐,支援抗日,一些愛國青年更北上抗日,不怕艱辛,參與到內地的抗日行動中,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故事。

東九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是在香港堅持抗日,保家衞國的雖一軍事力量。並且在日本侵佔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期間,打了多次勝戰,挫敗了侵華日軍,成功完成了空前絕後的「秘密大營救」行動,將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芧盾、夏衍、梁漱溟、梅蘭芳等,數百位知名抗日民主人士和中國文化界重要人士,解救出來,轉移至安全的後方,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被稱為是「抗戰以來(簡直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取得「奇蹟般的大勝利」。

港九獨立大隊更與世界反法西斯盟軍合作,營救被囚禁於香港的戰俘,軍英戰俘賴濂士中校、海軍中尉戴維斯、海十軍上尉摩利,以及多位被捕的港英政府官員獲港九大隊營救,美國飛行員克爾中尉與日機激戰後,跳傘逃生,降落在九龍觀音山一帶,被港九獨立大隊救出脫險。據不完全統計,日軍侵佔香港期間,港九獨立大隊共營救89名外籍人士。

香港居民參與抗日戰爭的歷史,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東江縱隊的港九獨立大隊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以及對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不能被遺忘,應該記錄在史冊,激勵後世。

不過,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由於東江縱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他們在抗擊日軍侵略中的作用和歷史意義,被有意地忽略,香港有關的歷史展覽和教科書中,都沒有提及港九獨立大隊的歷史和作用,令人感到可惜和遺憾。

海防博物館改設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展出香港市民參與抗日戰爭,以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戰歷史,意義重要。透過展出的珍貴文物和歷史影像和文獻,讓市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香港的抗戰歷史,了解香港一直傳承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
銘記歷史,才能走好未來的路;傳承好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才能凝聚起精神力量,作出更大的成就,願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的開幕,作為一個新的起點,讓香港薪火相傳,走更遠的路。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