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假難民問題 文:朱家健

自上世紀80年代,難民問題已困擾香港多年,香港淪為收容難民的避風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外國人聲稱因為戰禍、內亂、飢荒湧進香港,尋求庇護和糧食,再在香港尋求定居或以香港作為跳板。如今,香港仍面對假難民問題,香港特區政府每年向這批假難民補貼數以億元計,其中,香港入境處於2024至25年度用於免遣返聲請人士開支 (包括人道救援) 的預算約為12億元,可見香港已徹底淪為假難民的提款機。

每年,香港法院均會審理大批聲稱酷刑聲請的申請和上訴案件,從司法機構公開的判決書瞭解到這批酷刑聲請的假難民,大部分來看南亞、東南亞和非洲,酷刑聲請的理由大同小異,例如因種族或政見被追殺等,故事味甚濃,在法庭程序期間,這批假難民卻繼續留在香港,攤大手板領取租屋津貼和食物券,更會淪為違法黑工,削弱基層人士的工作機會,另外,大街上也有疑似假難民行乞,欺騙市民的同情心。假難民也持續威脅香港安全和秩序,此前曾有疑似假難民參與搶劫和爆竊被捕,假難民同樣成為本地黑幫招攬的對象,參與械鬥和其他犯罪行為,增加本地治安風險。

除此以外,更有極少數循正常合法途徑申請來香港作為家務助理的外傭,立心不良,在合約期間或完約後向香港入境處聲稱被虐待、回國將被迫婚等理由,向香港作出酷刑聲請,從而可以繼續留在香港「打黑工」或醫病,實現「不勞而獲」,現金津貼更每月袋袋平安。另有假難民在下飛機當刻便撕毀護照,讓入境處人員難以識辨他們的國籍和原居地,增加遣返難度,繼而有機可乘,留在香港騙吃騙喝騙錢;此外,個別假難民更是以「集團式」經營,讓相關連帶親屬團夥來港,讓香港納稅人供養,以前曾有傳聞,有接收個案的香港律師,在聲稱難民相關人士在他國上機來港那刻,已通知入境處他們的客戶將在香港作出酷刑聲請,反正難民申請法援,律師又有生意賺錢,卻讓納稅人的荷包長期血流不止。

長遠來說,要杜絕假難民,香港特區不應再採取「門常開」來者不拒政政策,應該果斷拒收假難民並即時遣返,以截斷無止境的酷刑聲請申請人龍,並收緊非香港居民對法援的申請,並同時避免酷刑聲請機制被濫用,並縮短酷刑聲請的申請、案件審訊和上訴期的等候時間,除了基本法定要求外,宜減少以多種語文和多元渠道發布的相關友善措施,同時,應該檢視假難民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與此同時,香港特區政府不應再向酷刑聲請者派發租金津貼和食物券,宜對酷刑聲請者作關閉式管理和集中食物分發,畢竟香港納稅人不應該以血汗錢為這班假難民的自由選擇買單。香港特區政府更修改現政策和法律,接收難民已不合時宜,更不符合香港市民的利益,香港不應再延續回歸前的過時制度,香港須謝絕難民,善用公帑,香港不應該再是任何人坐享其成的天堂。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