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內地社媒平台流傳一條創作短片,諷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發起關稅戰,遭到中方強硬反制,態度前倨後恭,要自說自話鋪砌落台階,內容對白是咁的:

白宮發言人:「鑑於中國主動道歉,我們降低了他們商品關稅。」
記者:「中國是怎麼道歉的?說了什麼?」
白宮發言人:「川普(特朗普)總統撥打中國電話,中國那邊回音請聽錄音,對不起,你撥打的用戶暫時無法接通,請稍後再撥,sorry,我雖然不懂中文,但是他們道歉了。」
果然高手在民間,這條短片對白十分舀心舀肺,讓人發出會心微笑,而且神預測近日關稅戰發展,特朗普一直等不到中國主動來電,終於放軟口氣,聲稱自己對中國加徵的145%高額關稅感到「非常高」,並稱這些關稅將實質性下降,中國可能在未來兩、三周獲得新的關稅稅率,美國政府正積極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並期望達成一項「公平的協議」,又補充說,「每天都有」跟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直接接觸。
正當特朗普言之鑿鑿中美已開始貿易談判之際,中國突然一改自月初關稅戰爆發以來,除了一再重申既定立場,基本上對美方的言論相應不理的態度,直球回應特朗普的說法,先是商務部發言人否認中美之間正進行任何經貿談判,並且認為美方應先徹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再通過平等對話,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

外交部發言人更形容,「這些都是假消息。」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重申這場關稅戰是由美方發起,中方的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對話談判必須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其實,特朗普在關稅戰持續向中國極限施壓,倍增中國貨品關稅最高達145 %,中方則在提出最後一輪反制關稅率之後,表明未來對美方任何再提高關稅率相應不理,砰然關上大門。
特朗普對中國極限施壓卻踢到鐵板,隨着關稅戰引發金融市場動盪,面臨反噬之下,終於自動降溫出口術,不斷放風已與中方接觸,球在中方那邊,只欠一通電話等。中方對這些單方面說法一直相應不理,這次卻不忍了,除了直接打臉特朗普滿口謊言,還表明對中美經貿談判的先決條件:美方先撤銷所有對華的單邊關稅,並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進行談判。
可以說,中國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向特朗普反向極限施壓,既不會隨其節奏起舞,而且在本月初開打關稅戰那一刻開始,已擺出不惜中美經濟脫鈎的姿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再重申中方的立場,最堪玩味的一句就是「奉陪到底」,談判大門敞開,但對話前提就是特朗普政府必須撤銷所有對華關稅,如果美方執意關稅戰打下去,最終就是走到中美經濟脫鈎地步。
中國選擇在現階段讓關稅戰子彈再飛一會,對特朗普主動求談繼續不予理會,就是要先讓特朗普嚐一嚐自己製造出來的苦果,關稅戰快將滿一個月了,在中美貿易形同禁運之下,美國零售業庫存的各類中國貨品庫存正在減少,估計到五月供應開始緊絀。
本周一特朗普在白宮與國內三大零售業龍頭——Walmart、Target及Home Depot三位執行長會面,討論關稅戰對零售業的影響,根據美媒引述與會官員指出,三位執行長當面警告特朗普,若對華關稅計畫持續推進,不僅將推高消費品價格,未來數周內恐出現「貨架空空」的情況,到時,美國消費者可能面對有錢也買不到所需的生活用品,危機已經來到門前。

就在這場會面之後,美國財長貝森特、白宮發言人先後放風美中貿易談判有譜,特朗普緊接登場唱紅臉,可是中國這一次不但沒有不予理會,還踢爆特朗普這場這場自編自導自演的國王新衣好戲,剝光豬讓他光脫脫站在台上。
除了零售業供應鏈面臨無以為繼,另一場金融動盪也已迫在眉睫,大約6萬億國債將於今年6月到期,特朗普關稅戰已擾亂金融秩序,巿場瀰漫經濟面臨衰退悲觀情緒,上周美國金融市場出現股債匯「三殺」,特別是一向被視為金融市場壓艙石的國債債價,近日兩度急跌,顯示巿場信心正在減弱,美國財政部須於6月前發新債冚舊債,倘若巿場𠄘接乏力,被迫提高新債利率增加吸引力,變相增加政府未來支付國債利率負擔,以目前高達36萬億美元國債規模,可謂百上加斤,更嚴重的後果是拍賣新債巿場認購不足,引發債價下跌掀起拋售潮,一旦金融海嘯捲至,後果將不堪設想,留給特朗普的時間不多了,尋求與中國開啓談判之門,營造良好巿場氛圍,已成為他手上僅有的牌。

特朗普早前呼籲中國談判時說過,球在中國那邊,他沒有說錯,主動權確實操在中方手上,現時中美等同全面貿易禁運不可持續,貿易戰沒有贏家,雙方必須透過對話解決,問題在打開這個窗口之前,那一方面對的問題更多,麻煩更大,忍痛能力更差,時間更少,特朗普以為透過極限施壓可以令中國屈服,可是這股壓力已經變成回力鏢,中國不但頂住了壓力,還倒過來成為極限施壓的一方,拋出談判基礎要從關稅歸零為起點,創造坐到談判桌上的最大籌碼,對特朗普而言,可以接受嗎?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中國今次應對特朗普2.0關稅戰,着眼點已不單是解決關稅問題,而是準備一戰即終戰,徹底解決中美糾結的諸般問題。
文:戴子魚
資深傳媒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