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之輸贏 文:湯家驊

相信除了特朗普外,絕大多數人也認為他挑起的這場關稅世界大戰沒有贏家。但中國人有句話,「輸少當贏」;這場貿易戰究竟誰會輸得比較多而成為大輸家?

我們先看看一些最基本的資料;美國有強大的高端科技和銷售軍火產能,有強大的消費市場,更手執世界金融制度的牛耳。最保守估計,單是販賣軍火,也為美國帶來每年兩萬億港元的收入。但你會問,國力如此雄厚,那為何氣急敗壞的是特朗普,氣定神閒的卻是習主席?

這是制度問題。中國售予美國的是美國人不願生產的日常用品。中國買的是高科技和農產品。貿易中斷的話,首當其衝叫苦的是美國主婦,是中產家庭,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農民,是勢力強大的高端企業。相反,中國政府受國民信任程度高達九成,加上中國人一向團結和捱得苦,所以特朗普要抵受的政治壓力遠超於習主席。

另外,雖說美國的黃金儲備是中國的四倍,但國債亦是中國的兩倍。中國更是持有美債第二多的國家。中國一旦拋售美債會令美債利息飈升,增加美國金融成本外,更令國際投資者對美元失去信心。中國還有另一板斧,便是限制稀土出口,扼殺美國電腦製造業和軍工業。在此情况下,美國怎能不先敗求饒?

你會追問,這些不是大家一早也知道的最基本資料嗎?在部署好應對之前,美國為什麼要和中國打這場無把握的仗?更重要的是,美國對全世界發動關稅戰,但與中國首度交鋒便敗下陣來,不但失信於天下,更令其盟友感到被出賣,這才是輸得要命,為何要冒這個險?失去了國際誠信,真的會令美國「偉大」嗎?這些問題似乎均沒有答案;也許特朗普大智若愚,知道的比我們更多……..。

轉載自湯家驊Facebook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