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眼前最重要的事,當然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當前經濟雖然說不上很差,但最大的問題是方向不明,傳統的航運、房地產行業日漸失去動力,航運更會加速萎縮;但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創科產業等未見可以接班。因此集中精力拼經濟、求發展,將垃圾收費、走塑這些事先放一放,我對此是支持的。
有道是倉廩實而知禮節,你問我香港精神的核心是什麼,兩個字概括就是「搵食」。近百年幾百萬人匯聚香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求生存、求發展。當然,在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之後,當然要對自己有些要求,講文明、低碳、環保,無可厚非。只是在眼下不少行業都比較迷茫的當下,不是再推動「禮節性」措施的好時機。
香港當前最需要做的事,是找到發展新動力。這必須擁抱新技術、新事物。例如近日的士申請大幅度加價,但數據卻反映的士車主和司機的收入都有所減少。連年加價卻賺得越來越少,何解?過去多年的士行業不斷要求政府打擊網約車(香港俗稱白牌車),以為扼殺這個新生事物,就可以高枕無憂,繼續壟斷點對點出行的交通市場。但事實證明,即使上屆政府高調打擊網約車,但技術進步的歷史車輪,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擋的。
過去一年,無論是內地還是美國市場,從滴滴和UBER兩家龍頭的訂單量來看,訂單量都獲得了3成以上的增長。香港去年亦迎來了與內地全面復常通關,大量旅客來港,打車的需求一定是大增的。何解我們的市場反而萎縮了?是沒有市場,還是需求被壓抑了?特區政府和的士業界都需要好好反思。
發展虛幣交易顯「兩制」優勢
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好應該搞差異化發展,在技術應用上應該比內地走得更前才對。例如特區政府近年對發展虛擬資產方面有了點眉目,但進度還不夠快。去年,港交所的交易額排名已經被美國的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base超越,單單交易虛擬貨幣已經超越整個港股市場。有內地媒體報道說,內地多間基金公司正透過香港子公司申請及佈局比特幣ETF,將通過香港子公司在港推出現貨比特幣ETF,最快在今年第二季度落地。
內地早年曾經在虛擬貨幣發展上非常快速,虛幣如雨後春筍一樣冒起。但由於亂象叢生,2021年起已經全面禁止虛擬貨幣結算和交易,買賣虛幣會被定性為從事非法金融活動,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連帶ETF這些衍生產品當然也不可以。但只要香港願意做,內地業界對此還是很積極的,這才是可以發揮香港「特區」優勢的地方。
可以肯定,香港一旦鋪開發展虛擬資產交易,肯定又會有很多道德之士出來反對,因為交易肯定會有人賺錢、有人虧錢,有人會找出一些血本無歸的個案,來痛斥這件事。但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人濫用,道德是上層建築,不能拿來當飯吃。
總而言之,以香港當前的社會氛圍,我認為集中精力討論發展新事物、支持新技術,少討論一些什麼環保、低碳的事,等香港重拾經濟榮景之後,再去討論那些事,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