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保持自由開放而非築牆選客 文:文武

內地「五一」黃金周期間,大批遊客來港旅遊,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喜愛郊遊、野餐和露宿的遊客,針對這批遊客,有學者建議徵收生態建設費,以增加旅遊成本及篩選消費力較高的旅客。特首李家超今早(6日)回應指出,香港一定要給予任何來港旅客好的體驗,如果有個觀感,是香港只歡迎某一類旅客,這對香港的形象也不好。

黃金周期間,約有110萬名旅客來港,比去年同期增加22%,當中內地客增約20%。酒店、餐廳、酒吧、藥妝店等多個行業均表示,今年黃金周期間生意上升,可謂「丁財兩旺」。

但百萬遊客中,也包含了一部分來港「窮遊」的遊客,他們或者不在港過夜,或者即使在港過夜也不入住酒店,有人在通宵經營的快餐店內過夜,有人則選擇在郊外海灘上紮營度宿,而在港期間,除了必要的交通、飲食消費之外,沒有更多其他開支。

對於這部分「窮遊」的旅客,社會上有不同的看法,亦引起一些議論。其中有一些觀點認為,這部分「窮遊」客,未能給香港創造經濟收益,反而帶來一些負擔,其中包括會對生態保育帶來影響,因此,有學者提出,香港可仿效威尼斯向非過夜客徵收5歐元入城費的做法,在郊區收取生態建設費,以增加旅遊成本,篩選消費力較高的旅客,提升本港旅遊收益。

這項建議實際上是「倒香港米」,對本地旅遊、消費市場,只會帶來壞的影響,而不會有好的效果。香港旅遊業在疫情中受到重傷,至今仍然在復甦的階段,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創出丁財兩旺的理想成績,背後是過去兩三年來,特區政府和香港業界多番努力的結果,除了加大宣傳力度,大搞繽紛活動和盛事活動之外,還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不斷放寬及拓展來港「自由行」及「一簽多行」的範圍,再加上內地也在處於旅遊業上升的發展階段,才有今日的成果。

而且,丁財兩旺會否成為日後的新常態,旅遊是否可以持續向好,也有待進一步觀察,香港現階段要做的,應該是進一步維護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並且想辦法繼續提升服務,改善遊客的體驗,進一步吸引更多遊客來港旅遊,進一步提升訪港遊客的消費意欲,而非過早地急於篩選遊客。

旺丁得到鞏固,才能達至旺財的效果,急於篩選遊客,擺出一幅有錢的才能來港旅遊的面孔,只會產生負面效果,甚至再次挑起兩地矛盾,引起內地遊客對香港產生負面觀感,最終不僅「窮遊」者會減少,有錢的內地居民,也不願意來港消費,畢竟現在內地也不是買不到各類奢侈品。

至於如何才能從持續增加的內地遊客身上,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則要看香港本地業界的能力,中國有句古話,叫「窮家富路」,外出旅遊者,大多數都願意多花一點錢,提升旅遊的體驗,本地業界如果能夠提供更多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和服務,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的消費,事實上,今年「五一」黃金周,遊客的總體消費水平已經有所提升,給香港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自由、開放是香港的特色,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香港應保持及提升這些特色,繼續以開放的姿態,歡迎四方遊客,來港自由地暢玩,而非築起圍牆,篩選遊客。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