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傳媒引述消息,稱特首林鄭月娥訪京期間,又會向中央爭取早日與深圳落實有限度免隔離通關。特首回港後表示,她在在北京期間曾與港澳辦官員會面,商討通關安排,提出了香港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良好進展,強烈反映了香港商界、香港市民希望能早日可以與內地回復人員往來,中央亦要求她盡快交詳細報告,希望稍後會有進展。
作為香港居民,主觀自然希望香港能盡快跟內地落實有限度通關,但是站在全國一盤棋的角度而言,便應明白兩地通關與否,並不是純粹的公共衞生問題,而是屬於非傳統國家安全的事務,因為內地或澳門若在香港未能做到嚴防輸入、本地個案未清零,而內地疫苗接種率未達致群體免疫的情況下,准許港人免隔離通關,這便等於撕開一個防疫的口子,造成病毒有機會從境外經香港傳入內地,危及內地同胞的健康和性命,亦令內地辛苦得來的抗疫成果化為烏有。
問題是:香港在防疫上,表現真的令人滿意嗎?大家稍為留意一下,便會發現至少存在四方面的問題:
一,香港雖然已有不少財團出招「谷針」,但是疫苗接種率依舊偏低。根據港府於6月28日公佈的數字,香港有2,179,500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1,433,200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即是完成接種率只有約19%,遠遠未到群體免疫水平。
二,由於「安心出行」的應用率和應用覆蓋率一直偏低,致使香港似乎不具備病患確診後,翻查其移動軌跡的能力。換言之,即使香港現在能夠做到本地個案28日零確診,他日有境外輸入個案傳入社區,港府亦難以清晰地掌握病毒的傳播路徑,因此難以在社區進行有效堵截。
三,特首因認為全民強制檢測「無科學根據」,所以從未做過全民強檢,造成現時所謂的本地個案零確診,不能代表社區隱藏著無症狀感染者。然而,根據中大醫學院的研究發現,4198名18歲或以上成年測試者當中,有6人帶有有IgG抗體,意味他們曾感染新冠病毒但無被發現,當中一人更是無外游史、無接觸確診者及無病徵,是「隱形中的隱形患者」。經統計學調整,團隊推算,香港最多有約二萬名隱形患者,佔整體人口約0.3%。
四,香港現在雖已有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但是對於不同國家的來港航班,卻有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彈性。例如:港府在6月24日公佈,為了嚴防變種病毒輸入,自6月25日起對印尼來港航班實施熔斷機制,公佈到正式實施只隔一天。到了6月28日港府又再宣佈,自7月1日起對英國來港航班實施熔斷機制,公佈到正式實施便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三天!這一差異性做法的背後,究竟有何特首最熱愛的「科學根據」呢?似乎沒有。
在此情況之下,香港若真是希望能夠有限度通關,至少應該下列四件事:
一,確保本地個案至少零確診24天;
二,進行全民強檢一次,確保社區再沒隱形感染者;
三,具備查清感染者移動軌跡和病毒傳播路徑的能力;
四,建立標準統一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不會因為某些港人在該地區旅居或讀書人數較多,而莫名其妙地在熔斷前設出寬限期。
假如上述四點辦不到,單憑打過疫苗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話,便只能在內地(或至少是深圳)疫苗接種率達致群體免疫的水平,才具備深港有限度通關的條件。畢竟,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打過疫苗不代表對方百分百不會受到感染,而過去已曾出現檢測出現假陰性,或者檢測多次未能測出對方已受感染的事例。換言之,打過疫苗其實仍是有機會受到感染,並在檢測不了的情況下,把病毒傳入澳門或內地的社區。
至於從長遠而言,香港亦要想出辦法盡力「谷針」,使之達到群體免疫水平,藉此建立全面免隔離通關的條件。
文: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