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要為各部門資訊科技公眾服務多下功夫 文:朱家健

近日,聊天軟件CHAT GPT被熱捧,當然,聊天軟件其實是一個大數據庫,需要不斷學習,也透過與用戶真實「交流」,知道和優化語言技巧,當然,聊天軟件也因應所學習或被編進的知識,而有主觀客觀的見解。

原來,香港特區政府每年投入巨額在各個政府部門的資訊科技應用,個別部門更為了減輕部門前線人員應對公眾的查詢工作,或取替部分轉介1823政府熱線的電話查詢,自行研發了該等部門專屬的聊天機械人,這包括香港特區政府網頁的「Bonny」、公司註冊處的「Clair」、稅務署的「Iris」、香港天文台的「度天隊長」、香港郵政署的「香港郵政客服」、屋宇署的「阿標」、政府1823熱線網頁的「1823智能助理」、教育局的「亮晶晶」、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TSFS)的「職學寶」。這些不同部門的聊天機械人或智能助理,原理一樣,均是嘗試從該個部門的資料庫或網頁找出最接近的答案,從而省卻公眾用家自行在部門網頁瀏覽查找答案的時間,也嘗試省卻電話查詢熱線人手。

但在推出聊天機械人前,該等部門是否真的有自行進行測試?例如可給予聊天機械人一些指令問題,從而讓聊天機械人回答一個較為可靠的答案。筆者當然也有向各個部門的聊天機械人「餵問題」作出簡單測試,結果好壞參半,例如,筆者在香港特區政府各部門的聊天機械人以輸入中文簡單詞彙和英文簡單問句,發覺聊天機械人 (1)回應慢;(2)只能以中文回答筆者;(3)或打了四個答案給我讓我自行選擇;(4)轉引一堆網頁資料給我,而不能直接給我正確和所需要的簡單答案,如筆者輸入「地址?」,聊天機械人卻出了一堆連地址、電話、傳真號碼、辦公時間等「聯絡方法」給我;(5) 又或該個聊天機械人直接向筆者表示「仍在學習中」;(6)未能掌握問題;(7) 未能給予任何答案;(8)甚至學壞師,向他們的師傅政府熱線1823取經,給予似是而非的敷衍答案。各位用家也可以驗證一下。

雖然聊天機關人技術仍未算成熟,仍在發展中,但如果服務電子化根本仍未有條件服務大眾,卻為了個別人員的政績,硬推出來,錢是花了,卻未有達到預期的效能,讓用家更無助,讓公眾大跌眼鏡,讓納稅人惱火。

其實,各部門在推出聊天機械人面向群眾用家前,需要作出測試和調整,先以部門常用詞彙和常用問題,查看聊天機械人是否稱職;再模仿用家把一些常錯別字、容易串錯英文字也納入系統,查看聊天機械人是否合格;再加上港式中英文夾雜、港式粵語發問、以簡體字發出問題,查看聊天機械人的反應。如果仍然反過來是用家替聊天機械人「上課」的話,那倒不如先把聊天機械人的服務暫時下線,待系統成熟後再重新投入服務吧。

文:朱家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