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於網上撰文,一邊為港府過去為何不願推行全民強檢辯護,一邊嘗試解釋香港為何不應「封城」。這篇文章的觀點究竟有何問題,鄙人早前在另一媒體的文章已有論析,在此不贅。本文只是旨在指出,湯家驊的觀點,某程度上反映港府高層,或至少部分高層,都愛打着「一國兩制」的旗號,作為掩飾其山頭主義思維的包裝紙。
首先,不論是湯家驊,還是同屬民主思路的姚潔凝之前撰文,談抗疫時都很愛拿「一國兩制」說事,仿似內地那一套抗疫手法,香港不能能照搬,才算是「一國兩制」一樣。可是,這一說法不但扭曲了「一國兩制」的本義,而且意味着他們根本不是以科學方法檢視抗疫手法的成效,滲入了一些不相關的政治考慮,令抗疫政策的討論變得政治化。
須知道,病毒的傳播方式、傳播能力及其毒性,不會因為香港奉行「一國兩制」而改變,抗疫手法的有效性,亦自然也不可能出現「兩制」之別。是故,不論是應否推行全民強檢也好,應否封城也罷,討論香港應否採用某種抗疫手段時,應當純粹以醫學角度,考慮做法能否找到傳播鏈,能否切斷傳播鏈,從而盡可能把確診、重病及死亡人數減至最低。
如此一來,先撇開全民強檢是否必須配合禁足封城不論,在現時每日確診數字呈幾何級數上昇之際,我們若是關心整體港人健康和生命,便應先審視封城對於截斷傳播鏈的有效性,如不封城有何更好的替代方法。奈何湯家驊在整篇文中,除了強調禁足若豁免必要服務提供者都有漏洞,所以主張不封城其實漏洞更多之外,根本提不出一個比封城更有效阻止病毒傳播之法,他口中的「特區方案」又是什麼呢?
更有趣的是,湯家驊在文中雖是談抗疫,但是你只會看到他強調香港是金融中心,強調所謂的「特區整體利益」,根本見不到他提及現時第五波疫情已造成多少人死亡,沒有提確診人數繼續上升下去,究竟會有多少人會病亡,亦沒提幾多人會即使痊癒,也會有新冠後遺症,仿似人命和市民健康,其實是不用算入所謂的「特區整體利益」一樣。
另一方面,湯家驊對於「一國兩制」的曲解,還在於他認為香港若因封城而倚賴深圳支援日常必需品,便要「放棄獨立邊境制度」。先不論本地的緊急法和防控疾病條例,早已准許港府訂立內地援港人員和物資來港可獲豁免的規例,其實《基本法》第154條授權香港可對各地區實行出入境管制,本身並不代表政府必須限制內地人員和物資來港,亦不代表香港跟內地一定要有明確的關口或邊界。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基本法》第22(4)條規定內地居民來港前,須辦理批准手續,但也不代表內地未來不可以簡化來港手續。換言之,先撇開內地援港抗疫的問題,「一國兩制」本來便既不蘊含香港未來一定要在特區邊界設置隔離網和檢查站,亦不代表內地居民不可以極簡單的手續來港,使陸港之間的界線虛擬化。
當然,本文不是說要支持陸港界線未來應該虛擬化,現在也不是談虛擬化的時機,而是指《基本法》可沒規定兩地邊界不能虛擬化,邊界虛擬化,更是跟香港是否奉行「一國兩制」沒有關係,湯家驊這麼在意所謂的「邊境制度」,並將此視為「一國兩制」的所謂特點,難道不是一種變相的支持「中港區隔」心態乎?
最後但是不得不說,湯家驊在通篇文章中,只會封城對香港本地的影響如何如何,卻不會考慮香港疫情已外溢到內地鄰近城市,如不封城而繼續任由疫情失控,會否有更多內地城市受其拖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種思考問題時欠缺全國大局觀的現像,湯家驊並非孤例,之前不少建制中人談論抗疫乃至其他問題時,都有這種只顧門前雪的心態。大家終於明白,中央過去為何一再強調,治港者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吧?
文: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