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25日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特區政府7月31日起就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筆者認為,在疫後經濟復甦動力驟減的現狀之下,特區政府未來一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應該放在提振旅遊業,振興消費,讓香港重拾購物天堂、美食天堂的美譽。
香港疫後經濟復甦的步伐,走得比預期更為曲折,首季錄得2.7%的經濟增長,成績喜人,但第二季的增長速度卻大幅度放緩,只有1.5%的增長,遠低於市場預期的3.5%,情況令人擔憂。
第2季的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私人消費及服務貿易。但增速也已出現明顯的回落,其中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升幅,由第1季升13%放緩至8.5%。而且,這一數據,還是建基於去年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之下的較低基數之上,當時香港的旅遊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本地消費也處在較低的水平。
今年初全面恢復與內地通關以來,來港旅遊的內地遊客人數持續上升,更在今年三、四月間,出現一個小高峰,一度令土瓜灣等主力接待內地旅遊團的地區,出現混亂,社交媒體及部分地區議員作出過激反應,酒店大幅加漲,客觀地對內地遊客來港旅遊產生影響。
內地來港遊客的人數雖然持續上升,但總體上仍未達至疫情之前的水平。而且,遊客在港消費的意欲也不比過去,本地零售業的復甦步伐,遠比預期更為遜色。
香港疫後經濟復甦比預期遜色,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受環球經濟表現影響,投資和貿易都出現萎縮的現象,經濟發展的動力,只能依靠消費帶動。但香港只是一個細小的經濟體,也不能夠只靠本地居民的消費帶動經濟,而須振興旅遊業,吸引大量的遊客,提升遊客在港消費的意欲來刺激經濟。
香港是自由港,除了煙、酒等少數商品之外,絕大多數商品都免關稅,素有「購物天堂」的美譽,每年吸引全球各地的遊客來港購物。香港也是一個東西方文化薈萃的大都市,憑着香港人的智慧和創意,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港式飲食文化,吸引全球各地的遊人,一直有美食天堂的稱譽。香港本地也有不少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旅遊資源,以及獨特的自然風光,可以吸引不同需求的遊客。
不過,過去幾年之間,一些香港原有的特色,似乎在逐步褪色,正在被鄰近地區趕上,甚至超越。舉例來說,深圳市在高科技產業發展起來之後,培育出一大批中產階層,近年來銳意打造「國際消費中心」,發展出多個高端消費場所。深圳市的餐飲業發展迅速,出現一大批品質優良的餐廳,價格比香港更低,服務比香港更優,已經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前往消費。
這種發展趨勢令人擔憂,香港如果不能作出改善,重新振作起來,日後大灣區進一步融合發展,「一程多站」式的旅遊,會否發展為香港觀光,深圳消費的模式?而一旦這種情況成為定勢,香港日後的經濟又可以依靠甚麼呢?
香港的旅遊業發展動力不足,也已經引起社會不少人注意,也出現許多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有人提出,香港應大力發展夜市經濟,鼓勵更多市民夜間出來消費,並以此吸引遊客留在香港消費。發展夜市固然會對提振香港的旅遊消費有正面的作用,不過,夜市經濟實際仍然只是低端消費,擺擺地攤,賣多幾串魚蛋,對提振經濟的作用實在有限,而且,這種模式很容易模仿,只要能賺錢,其他地區很快就會出現同樣的東西。而且,深圳在發展高端購物,香港卻努力擺地攤,未來會有怎樣的結果,可以想見。
筆者認為,香港仍然需要從發展高端消費、多元文化入手,應該進一步從「自由港」的獨特優勢力發揮更大的潛力,引進全球最優質、最具特色的商品,吸引各方遊客來港購物。舉例來說,香港能否出現全球最優質的高科技商品購物區,集中全球最新發明的科技產品?能否出現全球最時尚的潮流購物區?
特首正在準備新一份《施政報告》,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筆者認為,須認真思考如何重拾香港購物天堂、美食天堂的美譽,重振旅遊業,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