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學院迎接新挑戰 文:朱家健

日前,又到大學課程報名旺季,又見到不同所謂「中介」在社交媒體宣傳,以博取申請者上釣,可見香港高等學院是多麼受到內地和其他地區的申請者歡迎。的確,香港高等學院的雙重優勢,既座落大灣區,又面向國際,吸引國際知名學者任教和訪學,讓香港的大學長期高居國際首一百位前列的排名。

香港的高等學府屢有好消息,繼明愛徐誠斌學院升格為聖方濟各大學,而香港都會大學也宣佈成為香港第一間應用科技大學,推出體育、航運等應用課程,增添專業應用元素,為香港和週邊城市培育社會需求的人才。預期,其他的新升格大學將仿傚香港都會大學的應用科技大學。

近年來,香港的大學提出不少新建議,如香港城市大學已成功培育首批本地接受動物醫學訓練的畢業生;香港理工大學有意在在北都設醫學院;香港科技大學有意成為第三所開辦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課程的本地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開設船舶科學和航空課程等;這些均是與時俱進、配合社會現狀和需求的嘗試。

香港的大學具備軟硬件優勢,並有豐富的教學、科研和實驗室經驗,無奈香港寸金尺土,空間有限,如果研究型大學和綜合型大學需要擴展校園或設立新校區,除了考慮在廣東省城市設立分校或新校區,進駐北都更是多所香港大專院校的考慮方案。前述的香港理工大學除了有意在北都設立醫學院,也擬開辦附屬醫院、教學酒店等配套;香港浸會大學也有構思把校園搬入北都,或可以騰出市區的優質地皮作住宅發展等用途;香港教育大學也有意在北都設置教育中心,支援教學用途;此外,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恆生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珠海學院、香港科技大學也表示欲進駐北都,或設立校園、校區、研究院等,可見北都潛力無限。

北都交通方便,毗連深圳的科技區、金融區,如果香港的教學資源進駐北都,將利於培育可服務大灣區的人才,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為一個高等教育服務樞紐,也可以服務大學本部校園,分流學生,或把特定學科設在北都校園,惠及學生,讓他們有更多選擇和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有更廣閱的視野,並提早認識內地市場。

普遍來說,大學不應該盲目追求「國際化程度」,盲目增加錄取非本地學生,而斷送本地申請人的取錄機會,同時,大學須減少酌情取錄以減少渠道被濫用和不公平情況。受政府資助的大學應該把增加錄取本地申請者的學額、研究降低本地居民入讀研究生課程的學費。香港高等學府不應該淪為學店和文憑工廠,須對課程質素和水平監管,嚴進嚴出。過去,具黑黃政治有色眼鏡的大學課程取錄主任,也傾向優待同路人的申請者,把不符合資格者、裙帶關係者或邊緣人士招進含金量高、完成課程後可取得專業資格的大學學位等課程,而拒絕符合資格的優秀申請人,這情況也應該被杜絕。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